技術文章
無線動態應變儀在大噸位自卸車車架上的應用
閱讀:307 發布時間:2023-4-12大噸位自卸車作為露天礦山的主要運輸工具,因其載重大,運輸效率高而被廣泛用于露天礦山上。大噸位自卸車在礦山非鋪裝路面運行,工作環境惡劣,車架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長期使用容易出現車架開裂現象。
本文針對某型載重110t的大噸位礦用自卸車運輸過程中的受載特性,采用無線動態應變儀對自卸車車架進行應力應變測試。結合自卸車車架的仿真分析結果及以往車架開裂的故障位置,選取車架關鍵受力部位,布置了24個測試點,測試不同工況下車架各測試點的動態應力應變情況,并對測試結果加以分析。
測試系統
本次測試采用電阻應變法,儀器選用聚航科技生產的JHDY-W無線動態應變儀,體積小巧,使用時間長,設備全軟件式操作,實時保存測量數據,并自動生成報告,具有高精度、高采樣頻率的特點,能夠滿足自卸車車架動態應力應變測試的要求。
測試點的選擇
本次自卸車車架動態應力應變測試共選取24個測試點,測試點編號1-24,測試點根據自卸車的結構型式一般對稱選取,沿車架軸向,對稱編號。其中5與6號點對稱,9與10號點對稱,11與12號點對稱,15號點是后橋殼吊耳左上點,16號點是后橋殼吊耳右上點。具體位置描述如下:1-右縱梁前端外側面;2-左縱梁前端外側面;3-右縱梁前端下表面;4-左縱梁前段下表面;5-右縱梁龍門架處外側面;6-左縱梁龍門架處外側面;7-左縱梁龍門架后部外側面;8-左縱梁后軸處外側面;9-右縱梁后軸處下表面;10-左縱梁后軸處下表面;11-左縱梁后軸處內側面;12-右縱梁后軸處內側面;13-后部橫梁右吊耳處;14-后部橫梁左吊耳處;15-后橋殼左吊耳處;16-后橋殼右吊耳處;17-右后主減振器處;18-左后主減振器處;19-左縱梁尾部吊耳處;20-右縱梁尾部上表面;21-左縱梁尾部上表面;22-右縱梁后部上表面;23-左縱梁后部上表面;24-右縱梁龍門架后部外側面。
應變片的粘貼、連接
應變片的粘貼質量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為保證應變片粘貼牢固,先將測試部位進行除污,用砂輪機去除車架表面油漆直至露出鋼材本體,再用240目的砂紙進行打磨,使粘貼位置具有合適的粗糙度,使用502膠水粘貼應變片,粘貼牢固后再用703硅膠涂在應變片處進行防塵防潮處理。
測試工況設定
動態應力應變測試分別在自卸車空載和重載條件下進行試驗,測試不同運行工況下車架的動態應力情況。主要測試工況包括:加速行駛、勻速行駛、制動、左轉彎、右轉彎及凹凸環路面行駛等。
試驗結果分析
自卸車按設定的工況進行實驗,空載工況試驗結果見表1,重載工況試驗見表2,應力分布情況見圖。
由表1和表2可知,試驗過程中整體*大動態應力在重載運行工況下的15號及16號點,其應力值分別達到了211.0MPa、221.7MPa,15號點與16號點為主減振器與后橋殼連接部位,承受較大的沖擊力,故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動態應變也相應較大。
對比空載工況和重載工況試驗結果的應力分布情況,重載工況下車架的動態應力值明顯高于空載工況,空載工況產生的動態應力值遠低于車架鋼材的許用應力,對車架疲勞壽命影響較小,因此,應重點分析重載工況下車架的動態應力情況。
對比不同工況下車架的動態應力值,凹凸環路面行駛時產生的動態應力較大,其他工況下動態應力值沒有顯著變化。因此,應重點分析自卸車在凹凸環路面運行產生的動態應力。其中16號測試點重載工況下的應力值水平較高,其*大應力出現在凹凸環路面行駛時。后續研究可對動態應力應變過大的部位在結構上進行優化,以避免因應力過于集中而影響車架的疲勞壽命。
總體來看,各測點的動態應力值均遠小于鋼材的許用應力,車架安全系數較高。
總結
1. JHDY-W無線動態應變儀可用于大噸位自卸車車架應力應變測試,能夠滿足自卸車車架動態應力測試的要求。
結合某型110t礦用自卸車在運輸工況下的受載特性,通過布置應力應變測試點,測試了自卸車在空載和重載兩種工況下車架的動態應力應變情況,分析了測試結果,為車架結構優化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