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充分利用自動化及信息化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閱讀:1192 發布時間:2016-3-25
大約250年前,英國發生了次工業革命,就是所謂工業1.0;在次工業革命之后100年,又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所謂工業2.0;在其后發生的工業3.0,距今不過50年。從工業1.0、2.0和3.0的發展歷史來看,技術創新毫無疑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把技術創新作為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應該不會有太大疑問。相信,即便進入了工業4.0時代,技術創新仍然會扮演核心驅動的角色。
經過長達2年的研究,工業4.0研究院把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網絡化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三大技術特征,并簡稱為三個高度。有專家提出應該有一個“高度智能化”技術特征,考慮到人工智能領域還對智能化缺乏統一認識,同時在實際的工業應用中難以判定智能化,因此zui終沒有采用智能化標準。筆者認為,智能化更多的屬于一個定性的判定,難以在實際工業應用場景中進行深度判斷,如果采用該標準,有可能會引起更多的爭議。
對于自動化和信息化,相信持反對意見的專家不多,因為這的確是工業2.0和3.0時代的zui突出特征,甚至于可以認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都在追求自動化的廣泛應用,諸如目前江浙以及廣東一帶在進行的“機器換人”,實際上可以認為就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當然,為了實現企業管理的率,信息系統在企業中不斷深入應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諸如MES、ERP、SCM和PLM等生產性信息化系統在工廠的應用,給企業的大規模生產經營帶來便利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國*提出的“兩化融合”以及“兩化深度融合”,其目的在于促進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在工業企業的深入應用,實際上就是在加速我國制造業的工業2.0和3.0改造。對于大部分工業領域來講,充分利用自動化及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經營績效,也可以提升企業生產的產品競爭力的。
對于第三個高度——高度網絡化來講,這是一個工業4.0*的特征。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當大量的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同時也跟傳統的互聯網服務(在工業4.0體系中定義為服務互聯網)結合起來,將產生一些很有意思的價值創造體系——諸如海爾正在實踐的所謂互聯工廠等概念,這有可能就是一種探索。
經過長達2年的研究,工業4.0研究院把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網絡化作為工業4.0時代的三大技術特征,并簡稱為三個高度。有專家提出應該有一個“高度智能化”技術特征,考慮到人工智能領域還對智能化缺乏統一認識,同時在實際的工業應用中難以判定智能化,因此zui終沒有采用智能化標準。筆者認為,智能化更多的屬于一個定性的判定,難以在實際工業應用場景中進行深度判斷,如果采用該標準,有可能會引起更多的爭議。
對于自動化和信息化,相信持反對意見的專家不多,因為這的確是工業2.0和3.0時代的zui突出特征,甚至于可以認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都在追求自動化的廣泛應用,諸如目前江浙以及廣東一帶在進行的“機器換人”,實際上可以認為就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當然,為了實現企業管理的率,信息系統在企業中不斷深入應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諸如MES、ERP、SCM和PLM等生產性信息化系統在工廠的應用,給企業的大規模生產經營帶來便利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國*提出的“兩化融合”以及“兩化深度融合”,其目的在于促進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在工業企業的深入應用,實際上就是在加速我國制造業的工業2.0和3.0改造。對于大部分工業領域來講,充分利用自動化及信息化技術,可以改善經營績效,也可以提升企業生產的產品競爭力的。
對于第三個高度——高度網絡化來講,這是一個工業4.0*的特征。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當大量的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同時也跟傳統的互聯網服務(在工業4.0體系中定義為服務互聯網)結合起來,將產生一些很有意思的價值創造體系——諸如海爾正在實踐的所謂互聯工廠等概念,這有可能就是一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