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解讀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
閱讀:1367 發布時間:2010-12-4
"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是國家16項科技重大專項之一。規劃計劃投資高達221億元,其中*直接投資100 億。2009年是重大專項實施的啟動年,*財政擬投入20.39億元,計劃總經費61.36億元,承擔單位自籌及地方配套經費40.97億元(地方配套資金不低于*財政投入經費的20%)。
日前,重大專項編寫組和論證組的專家、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行業部有關專家,就大家關心的專項細節給予了解讀:
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0年,形成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主要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總體技術水平進入*行列,部分產品;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發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隊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80%立足國內;研究開發出若干具有原創性的技術和產品,形成這一領域內自主創新在一些點上的突破。
(2)階段目標 2010年目標: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總體技術水平有明顯提高,部分裝備的技術水平進入*行列。主要標志是:開發出10種以上重要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其性能水平接近*水平,滿足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等領域的一部分需要;基本掌握數控系統和關鍵功能部件的核心技術及批量制造技術,并得到應用驗證;重點企業建立具有較強開發能力的技術中心。
2015年目標: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總體技術水平進入*行列。主要標志是:基本形成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出40種重型、高精度關鍵裝備,其中大部分產品的性能和水平達到*水平,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本滿足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等領域的需求;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內;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與主機實現批量配套,并得到應用示范;基本建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制定背景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圍繞國家目標,進一步突出重點,篩選出若干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作為重大專項,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力爭取得突破,努力實現以科技發展的局部躍升帶動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并*國家戰略空白。“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是《規劃綱要》確定的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規劃綱要》明確規定了本科技重大專項要“重點開發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制造、發電設備制造等需要的數控機床”,“逐步提高我國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成套裝備的自主開發能力,滿足國內主要行業對制造裝備的基本需求”。據此,編制此重大專項的實施方案。 指導原則 以《規劃綱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未來”的戰略思想為指導,圍繞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等領域需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統籌安排,重點突破,實現自主創新,促進產業升級。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和專項的實施堅持了以下四項原則:
(1)主機牽引,加強基礎 根據重點產業發展的需要,確定應優先發展的關鍵主機及成套裝備;圍繞主機和成套裝備發展的需要,確定高性能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及其他關鍵部件的發展重點;進而提出重點產品發展所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以及相應的創新平臺建設,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跟蹤跨越,集成創新 基于本領域的現狀和基礎,重大專項的實施過程中,貫穿“由跟蹤向跨越、由集成創新向原始創新”的思路。通過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合作生產等途徑跟蹤*技術,并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盡快實現從引進消化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并在一批產品和技術上實現跨越,處于水平。集成創新是一種低成本、周期短、風險小、見效快的創新途徑,而且往往能取得重大突破,它對提高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配套水平和成套能力尤為重要。通過持續的集成創新和技術積累,在一些點上取得原始創新的突破,使原創的產品和技術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3)掌握核心技術,提升創新能力 重大專項的實施不僅要開發出一大批關鍵的制造裝備,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一批產品的開發,掌握制造裝備的核心技術,形成自主創新能力,構筑起能與工業發達國家競爭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及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4)鼓勵使用,需求拉動 通過對用戶采用國產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政策引導及應用示范,形成持續的強勁需求,使國產裝備獲得在使用中不斷提高、完善的機遇和實踐,進而提高用戶對國產裝備的信心和支持,帶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
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創新平臺建設含義
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以支撐產業的持續發展。近些年來,在國家和有關方面的支持下,在數控系統、數控、超精密機床、精密工具、磨削、超硬材料及制品、激光加工、快速原型、精密成形、焊接、重型裝備及制造業自動化等領域建設了1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應繼續支持這些創新平臺的充實和完善,并在當前急需加強建設的領域新建以下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創新平臺的建設將成為重點任務研究開發的重要物質支撐和人才集聚基地,并成為承擔重點任務的重要力量。
(1)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國家工程實驗室 在精密清潔鑄造技術、精密板材成形技術、超精密磨削技術、大型精密復合沖壓成形機床、精密切削技術與機床、成形制造模擬仿真等技術領域新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國家工程實驗室。
(2)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骨干企業和研究院所中建設數控機床、數控系統關鍵技術、重型鍛壓設備及工藝、大型鑄鍛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3)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新建特種加工、大型精密模具、伺服傳動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國家數控系統性能評測中心 建立機床數控系統可靠性公共測試與評測中心,建立通用的數控系統可靠性數據庫,建立數控系統性能評測和評價標準。
(5)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 支持在重點企業、*企業建設一批國家認定企業中心。
應用示范工程的含義
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應用示范工程是指用戶采用了列入本科技重大專項重點任務中的*(套)開發成功的主機、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在應用過程中發揮突出的示范和帶動作用的推廣應用項目。對列入該工程的產品,通過對用戶提供購臵費用的補助,鼓勵用戶采用國產裝備,也為制造企業創造業績,以解決自主開發新產品應用難的問題。 應用示范工程支持的范圍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采購列入重大專項的*套重大產品,在生產中得到應用;購買列入本專項中主機和功能部件,形成成套系統,在生產中得到應用;購買列入本重大專項*研制成功的功能部件,用于主機的配套。 在專項實施過程中,應用示范工程應與主機、數控系統、功能部件(關鍵部件)的研究開發相協調和銜接,有的可在研究開發階段,即考慮*(套)應用的用戶,適時列入應用示范工程,以保證*(套)的開發與應用。
重大專項的實施措施與政策
為促進專項成功實施,有六條政策和措施:
(1)屬于本專項開發的*套主機,以制造企業為主體,由“產學研用”四方共同提出納入“應用示范工程”,經專家論證和領導小組批準后,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給予支持并落實應用。在專項資金中劃出一部分國家撥款作為“應用示范工程”資金,列入“應用示范工程”的*數控系統可由該資金對用戶單位給予補貼,以加速在國內的使用,*首套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可由該資金給予使用方以風險補貼。
(2)*套產品經試用成功,并經專家驗收通過后,該產品列入《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凡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的項目,有關部門應將承諾使用國產新產品作為申報立項的條件,不按要求采購的,主管部門不予財政性資金支持。
(3)對使用國內研制、生產的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企業,采取設備添臵費部分抵扣所得稅或加速折舊等鼓勵措施,以加快和擴大在國內市場的應用。
(4)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政府采購項目進行招標時,發標方不得配套件和數控系統的品牌及生產廠家,為國產設備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
(5)拓展融資來源與渠道。除了由*及地方政府提供適度的財政資金支持和企業自籌資金外,還應考慮以下融資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進行貸款融資,對貸款融資給予財政貼息支持;通過企業上市、吸引風險及各類投資基金以及機構投資者等各種多元化資本資金進入;吸引民營及私人資金積極參與投資。
(6)對于國內尚不能提供、需要多家進口的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及數控系統,堅持以國內市場資源為籌碼,將國內需求捆綁招標,商務談判與技術談判同時進行,確保國內企業能掌握完整的設計和制造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而開發出的產品優先列入示范工程計劃,國家給予重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