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影響中國機床產業發展的因素
閱讀:978 發布時間:2014-12-8但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滯后,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瘦身轉型的瓶頸。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在工業化中后期取決于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的突破在業外,在企業圍墻之外,在于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互動,以改變中國制造業在價值鏈中的尷尬處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應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應成為我國重要的產業政策導向和企業的發展戰略。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路徑(1)細化深化社會專業分工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列茨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除了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知識以外,另一種資本是社會和組織資本,變革的速度和模式取決于這種資本的形成,國力的增長也取決于這種社會和組織資本。”
20世紀初福特順應亞當?斯密企業內部勞動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理論而創新了一個大規模流水生產模式,造就了一場產業革命。
21世紀在社會內部分工的細化深化將導致一場服務經濟革命,出現很多新的行業和新的職業并造就很多就業機會。中國有讓世人羨慕的高儲蓄率、高FDI、龐大的科技隊伍、取之不竭的勞力資源,但稀缺的是社會組織資源,也就是社會專業分工,生產要素的社會化資源配置,這是轉型國家的共同點,也是中國的當務之急。國家創新系統的始推動者Freeman認為,對國家創新系統來說“社會能力是*的,社會能力的建設比技術能力的建設更復雜。”社會能力的建設應提到中國管理層的議事日程上來,沒有社會能力的建設,制造業企業的瘦身轉型,突出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就缺少支撐。
(2)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中國制造業企業似乎尚處于樣樣都得有的原始擴張思維中,企業自研、自供、自產、自銷的傳統一體化經營模式仍較普遍,獨立的研發商、設計供應商、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各類專業中介服務商鳳毛麟角;資源配置效率低是中國經濟的軟肋,中國物流社會總費用相當于GDP的20%(日、美為8%-10%),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一年僅1.62次(日本為7-18次),不銹鋼拖鏈在自己手里幾乎壓了8個月,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相當于GDP的70%,資金效率低,企業盈利和資金積累能力非常弱,創新的動力和資金支持力度不足,制造業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較弱。
?。?)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必然產生社會交易費用,只有充分的市場化配置,才能降低社會交易費用,這種社會分工才能得以繼續,正如制度學派的諾貝爾獎得主羅納德?科斯的一句名言:“市場機制總能把企業對市場的替代限制到使社會總成本zui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