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增速超30% 工程機械行業呈現非理性繁榮?
閱讀:1268 發布時間:2010-7-82010年上半年,工程機械高位運行,市場嚴重供小于求,企業似乎只需關心生產,而不必分心考慮太多別的事情。然而,普遍看法是,這種繁榮態勢難以維系太久。基于這樣的預判,行業間可謂存在諸多暗涌——跨行資本進入、在資本市場尋求商機、新產品層出不窮……
2010年的上半年,多數企業依舊處于后經濟危機華麗轉身時期,調結構轉方式成了企業發展的zui大啟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行業的發展更為扎實和穩健,似乎在為接下來可能的行業低谷做著充足準備。
基于這些充滿博弈的判斷,今年上半年的行業發展形勢確實耐人尋味。
上半年行業增速超30%
高開高走,大多數人似乎都可以猜中行業今年上半年的開局,然而似乎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今年上半年的市場形勢究竟有多好——多家企業都在今年上半年創造了月度單產的zui高紀錄,更有甚者即使開足馬力生產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正是因為這樣好的走勢,使得人們對今年下半年的市場走勢的判斷也逐漸發生變化。從“低”到“不低”,再到“穩”———上半年的持續高走,使得人們對下半年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期望。
誠然,隨著新開工項目的不斷減少,如此高增長的態勢必然難以為繼,但市場需求的放大效應必然存在一段時間,據判斷,今年下半年,行業增速可能出現下滑,但即使下滑,也難以出現雪崩式下滑。
再制造成為關鍵詞
再制造或許可以稱得上是今年上半年zui熱的一個名詞。
我國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隨著經濟發展的逐步加快,實現這一目標的壓力和挑戰也越來越大。去年,工程機械產品的總保有量約290萬臺,年用鋼量約為1700萬噸;而且工程機械行業是內燃機的第二大使用行業——工程機械行業亟需尋求一個節能減排的方向。
據有關資料顯示,再制造產品比新產品的制造節能60%,平均有70%的部件都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在制造過程中可以節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價格平均只有新產品的30%~40%,成本實際上不到原來的50%——這些數據均證實了,再制造是工程機械行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
5月底,*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目前,《再制造產品目錄》已在編制當中,工程機械行業均位列其中。政策利好也為行業再制造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跨行巨資頻入
工程機械行業一直是一個開放程度較高的行業,資本的跨行進入也絕非新鮮事。然而,以往的跨行資本進入鮮有能讓行業內企業感到市場格局將變的危機。但今年以來,之前與工程機械行業無關的企業宣布介入這個領域的新聞似乎數量和分量都有所增加。
4月31日,由熔盛重工投資設立的熔安重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工程機械基地項目建設論證會。該項目總投資達6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液壓挖掘機3萬臺、履帶起重機1000臺等多種工程機械產品的制造能力。
5月20日,中國中鐵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的中鐵南方裝備制造基地舉行開工儀式,該基地將涉足橋梁鋼結構、鐵路工程機械、海洋工程機械、港口工程機械和風力發電設備等五個項目。
6月1日,奇瑞旗下的蕪湖瑞創叉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創)*1~10噸叉車全面下線。瑞創的總投資額將達6億元,規劃生產叉車、裝載機等多種工程機械產品3萬臺,銷售收入40億元,出口額達2億美元。
這幾家企業以巨鱷姿態亮相行業,無一例外都宣告了未來幾年行業格局的變數幾率頻增。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