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國家貧窮誰之過
閱讀:312 發布時間:2012-7-9計生政策遭遇眾多人反對時。這就是當局的一貫做派。想推行連自己都認為侵害公眾利益的念頭時,先腆著臉嘗試,給民眾皮試一下,待他們嗷嗷大叫后讓此事變得不再新鮮,痛感淡化,完了再強加于民眾。*的理由冠冕堂皇:勞動力不足,養老金有缺口。
中國差錢?這真是個新鮮的說法。中國是世界的福音,救市、買外國國債時,跟散財童子一樣爽快;神九上天,據專業人士說耗資達630億人民幣,少發一個,讓在生產*線辛苦了一輩子的小屁民回家早晨睡個懶覺,會妨礙這個國家什么么?年年用納稅人的錢讓那個玩意往天空躥,帶給他們的回報是什么?
說中國人口多才計生,這是個把人當成腦殘的結論。人口比例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貧窮的主要原因,同樣的土地和人口,產出根本不同。比如朝鮮和韓國;比利時和荷蘭,同樣的環境,數量和面積相差不大的人口,貧窮程度一樣嗎?如果按照人口比例和資源貧乏度看,日本和以色列是不是遠比中國差?我們zui妥當的說辭是外國侵略和掠奪的,等外國走了,就說是因為他們的侵略和掠奪造成了中國底子落后,卻不敢正視同樣被外國侵略過的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廣大區域如今富足的事實。就說中國是人多吃窮的。真的嗎?
三公消費能養活多少人,我都算不出來了。再說個人。已經落馬的*原總工程師張曙光個人在美國和瑞士存款達28億美元,約150億人民幣;山西一個小科長、蒲縣煤炭局黨總支書記郝鵬俊,僅北京的35套房合同房價款就高達1.7億元。因為普通民眾的孩子生活要求沒有官二代那樣高,他們只需要基本生存的條件。幾年前看見*總理說春運的一段話,大意如此:中國有世紀*的鐵路里數,攤到個人身上不到一根火柴棍的長度。當時有人很感慨,為自己給國家增加了負擔而慚愧。溫總的比喻真是妙不可言。鐵路這樣的東西,如果不是工廠等內部使用,每人十幾公里也未必有意義。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當中國的財富強制由社會低層向發達地區流動時,中國農村和小城市的凋敝就必不可免。越到底下,為生越艱。國家以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資源整合共享等名義,迫使被抽干了油水的農民跑到遠離家鄉的地方求生,于是才有了春運這一世界奇觀。這根本不是因為人多,而是因為集中,中國鐵路平常不會因為坐票擠成這個樣子。就像到了醫院血液科遇見的大多數是血液病人一樣。如果家鄉附近有更好的謀生渠道,他們會背井離鄉嗎?如果有,那是旅游,不可能集成春運。
滑稽的是,看見人都要踩死人了,媒體還在煽情,說中國人愛家,愛傳統文化,多苦多累都要春節團圓,讓這一折磨人的行為帶上了宗教似的美妙虔誠。可家鄉既然那么好,既然他們那么孝敬和思念父母,跑出來干嘛?發達國家同樣有自己的傳統世俗節日,用得著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嗎?這么美妙的事情,都是買不起飛機票的農民兄弟在干,上層人物連如此具有炒作性的好機會,都從來不敢去一試。怪誰呢?當然怪中國人、尤其是農民。如果你們少生,鐵路八成就不濟了。
滕州市眾佳機床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