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鍛壓設備
閱讀:792 發布時間:2015-10-31
世界鍛造工業萌芽期 鍛造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金屬加工工藝,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開始通過鍛造工藝來制造金屬刀劍。鐵匠通過上百次反復折疊錘打坯料,使疏松的金屬內部柱狀晶粒結構,結成細小均勻的等軸再結晶組織,鋼胚內原有的偏析、疏松、氣孔、夾渣等缺陷得到了壓實鍛合,讓刀劍獲得更高的硬度和韌性。刀劍屬于小型金屬件,鐵匠還能用鐵錘鍛打加工。但是當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后,重型機械上重達幾噸、幾十噸、甚至幾百噸的巨型鋼鐵零部件,便不是鐵匠用鐵錘能鍛造的了。強度超過鋼鐵的鈦合金材料,也非人力所能加工,由此便促進了金屬鍛造機械的發展。 1653年(清順治10年)。30歲的法國物理學家帕斯卡,在《論液體的平衡和空氣的重力》一書中,提出了液體靜壓傳動原理(帕斯卡原理)。利用液體的不可壓縮性,在密閉容器的一端,用活塞向液體施加作用力,液體會將相等的力傳遞到容器壁和另一端活塞,兩端壓強相等。假如第二個活塞的面積是*個活塞面積的10倍,那么作用在第二個活塞上的力,將增大為原來的10倍。這一原理如同“力量倍增器",讓人們找到了突破人類力量極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