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如何打破數控機床依賴進口的局面
閱讀:1037 發布時間:2009-10-16 如何打破數控機床依賴進口的局面是我們現在所要思考的問題。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7年成為世界機床*大消費國、*大進口國和第三大生產國。2008年我國機床工具出口達71.3億美元,而進口總額卻高達122.9億美元。以磨床市場為例,2008年中國磨床市場規模達118億元,國內企業僅占據了1/3的低端市場。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季度我國進口機床平均單價高達8萬美元,去年同期為7.4萬美元。
被稱為裝備工業“母機”的數控機床,其地位不言而喻。而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被譽為其“大腦”。數控機床之所以“”,除了由*的機械工藝決定之外,*的“大腦”也起到決定性作用。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我國數控系統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數控系統市場仍然被國外*(如西門子、發那科和三菱電機等)占據。據介紹,目前我國95%以上的數控系統市場和80%的中端市場依舊被國外品牌占據,形勢相當嚴峻。“盡管部分國產數控系統廠家已基本掌握多軸聯動、RTCP(旋轉刀具中心點)三維刀具補償等技術,其研制的數控系統也能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但與國外產品相比,在技術水平上還存在很大差距。”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陳吉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數控系統產業的一些關鍵共性技術、應用技術尚未取得突破,導致可靠性與國外產品差距較大,進而影響數控系統效應。而效應低則導致市場需求不高,從而形成“越不用,越不好;越不好,越不用”的惡性循環。
經過一系列采訪,記者發現,目前與國外產品相比,可靠性低已成為國產數控系統的zui大軟肋。而這種低可靠性與我國電子產業還相對落后不無關系。“由于我國電子基礎產業發展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國數控系統的可靠性與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如國外數控系統的可靠性指標平均達到2000小時*的水平,而我國數控系統的這一指標僅僅達到500小時,這就造成了機床用戶單位對國產系統的不信任。”艾克斯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投顧問公司機械行業分析師段嘉宣也表示,新一代的數控系統將采用更高集成度的電路芯片,利用大規模或超大規模的及混合式集成電路,減少元器件的數量,從而提高可靠性。很明顯,振興電子配套產業將成為我國機床業的突破口。
另外,產品的成套性、系列化程度不夠,也是國產數控系統整體質量和性能難以進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據了解,像西門子、發那科等*企業均生產成套的數控系統設備,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目前數控系統的發展趨勢是高速、高精、多通道控制、雙軸同步控制等,以及現場總線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研究制定。
同時,數控系統所急需的全數字化伺服驅動、電主軸、直線電機、力矩電機等功能部件的系列化、成套化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國產數控系統若要搶占市場,勢必要抓緊時間強下苦功,搶占下一輪技術先機。
綜上可看到,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成套性和系列化程度可有效地解決依賴出口的問題。
本文由/(剪板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