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鍛造企業還應緊盯國家的產業政策
閱讀:554 發布時間:2013-5-3在鍛造企業管理中,我們要認真對待文化的作用,必須克服農耕文化帶來的工業化的障礙。散、亂、粗一定要變成快、精、準,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建立起適合于中國特色的鍛造行業、企業文化。
盡管鍛造行業近年來人工成本逐漸下降,能耗指標也在降低,且擁有了精密復雜冷溫鍛生產工藝技術,不乏有讓人自豪的地方,但在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張金看來,還有更多值得擔憂和警醒的地方。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鍛造會議暨2012全國鍛造企業廠長會議上,在發布行業經濟技術指標之余,張金提醒說,鍛造企業還應緊盯國家的產業政策。
人均生產率上升
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行業的發展現狀,張金提供了一些經濟指標,“這些指標已被美國、歐洲用來衡量鍛造產業的發展。”
其一是相較2010年,2011年我國自由鍛行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有所上升。
在張金看來,衡量一個鍛造企業的好壞有三個重要指標。*個是人均勞動生產率,若達不到一定的人均銷售額,企業*就比較困難;第二個指標是利潤率;第三個是鍛工每小時的鍛件產量,而該指標不僅僅反映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設備和技術的水平。
“我們搞鍛造廠的,每年都應測算一下企業的這幾個指標,看看企業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不與別人比,但一定要與自己比較一下。”他提醒說。
其二,zui近幾年,鍛造行業的人工成本在整個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下降,即盡管員工工資在增加,但整個產業中人員工資所占總成本的比例還是下降的。
“由于我們zui關注人,所以一直感覺人工成本增加了,但實際上,很多其它不在意的成本吃了我們不少利潤,比如價格的惡性競爭。”張金表示,與很多年前相比,我國的鍛件價格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下降了。
其三,行業的能耗指標這幾年也有所下降。
由于金融危機之前所有的能源價格都在上漲,所以2007年、2008年鍛造行業的能耗指標比較大。“實際上自由鍛的能耗一直在下降,但2011年又有所上升。”張金解釋說,主要原因是開工不足。“能連續兩班倒的話能耗自然下降,而一班倒能耗也自然會上升,自由鍛還是連續生產——加熱爐一旦冷下來,再把溫度升上去,能源消耗非常大。”
此外,目前中國鍛造企業的平均規模還比較小,幾乎沒有能與世界上大的鍛造集團相抗衡的鍛造企業。
張金介紹說,除了一重、二重、上重等大型自由鍛企業,“在我國,鍛造銷售額達到10億元是很不容易的,到15億元就更是天文數字了;而模鍛企業就更小了。上銷售額達到3億~4億歐元的模鍛企業很多,但中國還很少。”
他分析說,一來,我國的絕大多數鍛件產品都處于中低端水平,技術含量比較低,再加上業內的低價競爭,一般企業的銷售額就很難上去。
二來,由于鍛造涉及面較廣,很多鍛造企業經常是什么鍛件都做,缺乏工藝專業化的概念,同時對綠色鍛造產業的認識不足,產業集群建設做得也不太好。
萬噸生產線或過剩 讓張金擔憂的還有不少。
“現在國內自由鍛的質量不穩定,很多大鍛件只能做一兩個,但不能批量供貨。”他提醒說,碾環的行業競爭已趨白熱化,除了直徑大,業內還追求筒體高、截面厚,即高度、厚度、復雜度,實際上是在追求生產大型異形件;而航空鍛件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現在國內正在建一個zui大的航空鍛件園區,預計三到五年后,航空鍛件等大鍛件的競爭要比小鍛件還激烈。
另外,盡管卡車鍛件目前國內都能做且做得很好,但轎車鍛件卻只能做30%到40%,且均為德系轎車和國產轎車。“雖然跟日本轎車合資的很多,但我們很難進入到這個體系中,這也是我們鍛造業的一個苦惱。”張金很是遺憾。
中國鍛造業也有讓人自豪的地方。目前我國已擁有了精密復雜冷溫鍛生產工藝技術和生產實踐。“zui近十年很多新技術都有了,比如大型模鍛技術,我們有大型模鍛液壓機8萬噸、4萬噸和3萬噸等,同時還在建著一些。”
但他也提醒說,目前萬噸級的曲軸生產線加上鍛錘線要多于45條了。如果一條線的產量是20萬件,一年就能生產900萬根。但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卡車數量也就400萬到500萬輛,那么屆時900萬根曲軸要賣給誰?
“一想到這些就讓人頭痛。”張金說,關鍵是現在還有企業要上新的萬噸生產線,有的老板說:“大家都在上這個設備,說明這個市場很好嘛!”,“我認為這種邏輯是用別人的錯誤證明自己的錯誤。”
他還透露,在自由鍛方面,保守估算現在也有十幾臺萬噸以上的壓機,可能要超過20臺。“這么多壓機,將來日子怎么過?上的太快了!”他感慨說。
在材料方面,特別是汽車鍛件上,企業一定要重視非調鋼、高強鋼的應用。“非調鋼在汽車領域是很大的發展方向,因為它可以節省后面的熱處理,節約成本。”
應緊盯國家產業政策
張金一再提醒說,鍛造企業應認真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比如“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如果項目不屬于鼓勵類的,就不要上了;再比如“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重大裝備里許多免稅部分與鍛件有關,如液壓系統以及電站、西氣東輸等重大裝備需要的關鍵部件都與鍛件有關。
“近幾年經過協會努力,很多與鍛件有關的零部件都從免稅清單里刪除了。這就為國內鍛造企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至少我們的價格有競爭力。”
與此同時,國內的鍛造企業還應該向國外的鍛造廠學習。他們經常是和設備廠聯合研發,以開發符合自己需要的生產設備或生產線。而國內一般是你做的好,我就買你的,或者你做你的,我買我的。“這種現象應改一改。”張金表示,真正有效的做法是鍛造廠提出產品需求,然后和設備制造商同時研發設備、生產線和工藝流程。
在他看來,當前中國的鍛造企業家在轉變觀念和提升素質方面有很大進步,但是和發達國家的鍛造業老板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不斷解放思想、不斷修養自己是企業家走向永恒勝利的zui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