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追尋“先賢”足跡 湖南大學老*組團考察廬陵文化側記
閱讀:815 發布時間:2014-11-11 11月6日,由湖南大學老*專家和教授組成的考察團,在杰克機床董事長陳華貴的陪同下,先后參觀了陽明書院、文天祥紀念館、城南新城區等廬陵文化代表景致,并就科研和文化等專題到杰克機床實地考察調研。
“崇文、正氣、開放、圖強”,“文化廬陵、山水吉安”…… 剛步入吉安境內,考察團被一幅幅朝氣蓬勃、飽含文化底蘊的廬陵文化元素所吸引。
吉安古稱廬際,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理學之邦”、“江南望郡”、“金廬陵”的美譽。歐陽修、楊*、文天祥、解縉、王陽明等吉安涌現了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三千進士冠華夏”的美譽,“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佳話,演繹了這個“江南望郡”和“文章節義之邦”的輝煌。
在城南新區,考察團領略了博大精深的城市內涵,優美典雅的建筑風貌,剛正義烈的城市精神。
“王陽明十二歲就立志要做圣賢,十五歲就獨自考察邊關,并對軍事兵法十分癡迷,早就有建功立業的宏偉志向。雖然歷盡磨難卻一生不變。他特立獨行,因懷疑當時十分流行的“官學”——朱熹學說而發展創立“心學”一派,成為集陸王心學之大成,他精通儒釋道,且能統軍*,為中國古代罕見的鴻儒,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上承孔孟,下啟二程”,比肩孔孟和朱子等圣賢。
在陽明書院,考察團一邊參觀書院古文典籍,一邊體會被譽為良知之學,倡導知行合一的陽明理學。
陽明書院亦稱九邑會館、青原會館,座落在吉安市東南青原山山麓。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書院坐東北朝西南,分南北兩院。南院為教工樓、號房、庖湢;中軸線上依次是傳心堂、五賢祠、魁星閣,前后三進;北院為核室。”明正德五年,王守仁任廬陵知縣時,在青原山陽明書院開壇講學,奠定了江右王學的發展基礎,并使廬陵膺理學之邦。陽明書院也因此被譽為“東南鄒魯、西江杏壇”。
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進入文天祥紀念館,文天祥的漢玉白宏偉雕塑和《正氣歌》赫然在目,考察團濃厚的廬陵正氣能量場所激蕩。館內金碧輝煌的正氣堂雄踞青松之間,白欄紅廊,畫梁雕棟,黃瓦綠脊。仰望重檐間,“正氣浩然”四個大字披金耀目;楹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單心照汗青”震撼人心。館內選擇了竹居苦讀、大魁天下、痛陳時弊、起兵勤王、京口脫險、開府南劍、過零丁洋、時窮節見等文天祥人生有代表性的階段,展現了崎嶇的奮斗歷程和生平事跡。
*,文天祥是南宋有名的民族英雄,忠于祖國,不畏強暴,堅持抗爭,不幸被俘,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然而是嚴刑拷打,還是用親情相逼,名利相誘,都毫不動搖,凜然作《正氣歌》,頌歷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志向。后被殺害,年僅47歲。
人有正氣叫浩然,充塞環宇滿盈盈。考察團對文天祥的浩然正氣肅然起敬。
“杰出生命,克已復禮”、“中國夢、杰克夢、我的夢”、“敬天愛人”……走近杰克機床,考察團被花園似廠貌和濃郁的文化氣息所吸引。
杰克機床是杰克控股集團重組原吉安機床廠,而組建的,現公司是全國能系列化生產各類數控磨床的國家火炬重點*;先后承擔過多個國家技術攻關項目,并榮獲“中國裝備制造明星企業”、“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單位”、“全國*職工之家”等多個得要榮譽。
從“家文化”中心、黨工團組織中心、物聯網制造生產線再到數控磨床產業化車間。考察深深地被精益化的生產現場、充滿激情的員工風貌、智能制造復合磨削中心所震撼。車間現場,戰略規劃、重點工作、計劃安排、產品質量、班組文化等,通過目視化管理,讓人一目了然。
“杰克控股集團是浙江臺州一家專注于制造業的民營跨國集團,其主業縫紉機行業綜合排名*,銷量;裁床產業曾被評為海外收購經典案例,現實現了德國制造、中國服務的格局…… ”座談會上,陳華貴董事長首先介紹了企業基本情況,他著重介紹了科研隊伍和企業文化等兩個方面。在科研隊伍方面,杰克機床已整合了行業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處于歷史水平,并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10項國家項目;在企業文化方面,杰克注重以“心性為本”,圍繞家文化為核心,著重打造溫馨之家、安全之家、學習之家、健康之家、感恩之家、綠色之家、公益之家等七個體系,實現以文聚人,以文養人,力爭成為行業的文化*。
聽取介紹后,考察團對杰克機床給予了充分肯定。考察的代表說,“杰克機床把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江西杰克*的企業文化特性,以家文化、孝文化等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們欽佩。陳董事長就是踐行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心投在企業上,使得杰克機床整個技術團隊、一線員工上下同欲,產品科技含量高,銷售市場良好,構建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機床公司,希望雙方建立合作關系,整合雙方科技力量,聯合攻關,解決技術難題;適時組織師生到企業學習,了解掌握情況;并在企業管理、學生就業、機械制造生產等方面打造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