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軍民融合走向深度融合 裝備產業發展正當時
閱讀:289 發布時間:2022-8-15 6月15日,美國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宣布將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稅,時隔幾天,又對我國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在不明朗的國際形勢下,行業作為國防建設和制造的支撐,重要性越發突出。
軍民融合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選擇。2017年以來,軍民融合逐漸提速,部分發展紅利開始釋放。如今,軍民融合產業已逐步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政策“紅包雨”播撒
頂層設計步步為營
近兩年,軍民融合的利好政策方案接踵而至。《“十三五”科技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共用,打造科技資源的“聚寶盆”。《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明確允許單位試行科研生產領域采用*適用的民用標準,推進軍民產品和技術標準通用化。日前發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資源共享管理辦法》中提出,促進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重大試驗設施與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的相關工作,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力保裝備市場將更加市場化、規范化、合理化。
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下,相關跟進政策逐步落地,軍民融合走向深度融合。3000多項國防科技工業的重大試驗設備和設施資源共享,釋放發展新動力。
體制破冰
地方政府集思廣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自四川省軍民共享平臺建立后,全國各地紛紛創新融合發展路徑,以進一步推進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意欲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列。
蘇州高新區竭力建設一個技術產品*、裝備保障有力、服務體系完善的軍民融合產業集聚區,打造專業實驗室、專業技術平臺、專業技術服務。青島借助金融因素,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的設立將使軍民融合產業項目的落地轉化提速。西安市加快建立軍民儀器設備、數據信息、基礎資源的共享機制,打造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
裝備是趨勢
創新步伐愈發堅定
隨著國民經濟穩健發展,以及裝備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將促使國防投入加碼。制造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設備作為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核心裝備的建設主體將充分受益。
但就我民融合發展現狀來看,*實現軍民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軍民融合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仍待完善。特別是在太空、海洋等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相關扶持法律制度較少,這將是軍民融合發展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
裝備市場需求激增。對此,裝備企業應加快技術、資本、信息、人才、設備設施等資源要素的軍民互動,實現有效轉化,協調發展。唯有自主研發才能爭取發展主動權,軍民融合發展同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