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解讀操作圓管拋光機作業時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閱讀:523 發布時間:2022-7-6拋光機是利用電動機帶動拋光輪,產生高速的轉動,對工件表面磨擦達到拋光的工具,拋光時可以使用拋光蠟沿輪邊幾秒,可以使拋光蠟粘在輪子上。操作圓管拋光機時,把握好操作細節,可提高拋光的效率,同時也能提高拋光的效率。
圓管拋光機操作小細節
1、將拋光蠟附在拋光輪上時,不要用力太大,讓拋光輪自由旋轉,拋光完成后,使用沾有的軟布將拋光輪上的蠟去掉即可。
2、使用工件輕輕碰拋光輪面,可以去掉表面的銳角,如果需要,還可以涂拋光蠟,但不要過量。
3、如果用蠟過量,可以使用專用工具擦拭,效果不理想,可以再重新涂一次蠟。
使用圓管拋光機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劃痕產生原因
1.勻或混有大顆粒機械雜質
2.工房環境不潔凈
3.拋光材料(拋光膠或聚胺脂及粘貼膠等)不潔
4.擦布不潔及操作者帶入灰塵
5.精細磨遺留劃痕未拋掉或清洗不*
6.檢查光圈工件或樣板不干凈、方法不當
7.拋光材料(拋光膠或聚胺脂)偏硬、使用時間長表面起硬殼或邊緣有干硬堆積物
8.拋光模與鏡盤不吻合
9.輔助工序(下盤、清洗、周轉、保護漆未干等)造成。
解決方法
1.選用粒度均勻和與玻璃材料對應拋光粉
2.做好“5S”工作
3.保管好所需用品
4.擦布清洗保管及操作者穿戴好工作服和帽子
5.應自檢
6.正確使用樣板
7.選用合適拋光材料(拋光膠或聚胺脂),周期更換,對改或修刮拋光模
8.對改或修刮、重新制作拋光模
9.按各輔助工序操作規程加工。
麻點:產生原因
1.精細磨、拋光時間不夠
2.精細磨面立不均勻或中間與邊緣相差大
3.有粗劃痕拋斷后的殘跡
4.方形或長方形細磨后塌角
5.零件在鏡盤上由于加工造成走動
6.精細磨面形誤差太大,尤其是偏高,易造成邊緣拋光不充分
7.拋光模加工時間過長或拋光液使用時間長而影響拋光效率)。
解決方法
1.精細磨應除去上道粗砂眼,拋光時間應足夠
2.精細磨光圈匹配得當,應從邊緣向中間加工
3.發現后應作出標識單獨擺放或重拋
4.用開槽平模細模、添加砂要均勻
5.選用適當的粘結膠,控制工序溫度和鏡盤忽冷忽熱,粘結膠厚度應符合標準
6.精細磨各道光圈匹配應嚴格按工藝操作指導卡操作
7.更換拋光皮及拋光液的各項指標(比重、PH值等)周期性管理。
印跡
1.拋光模與鏡盤吻合不好出現油斑痕跡
2.玻璃化學穩定性不好
3.水珠、拋光液、口水沫等未及時擦拭干凈。
印子多產生于化學穩定性較差的玻璃,添加劑的作用主要是在穩定拋光液PH值的同時也增加了鏡片表面殘留的一些憎水性物質,增強鏡片的耐水性.除添加劑外還應盡量減少加工過程中熱量的產出。
解決方法
1.選用合適的拋光膠,修刮或對改(聚胺脂)拋光模使之吻合
2.拋光中產生的印跡可以選用適當的添加劑;而完工后產生的印跡可以保護漆
3.避免對著工件講話,如下盤擦不干,應擦凈,對化學穩定性不好玻璃還應烘干。
光圈變形:
1.粘結膠粘結力不適
2.光圈未穩定既下盤
3.剛性盤加工時,剛盤使用時間較長未檢測(沉孔臟或變形)
4.剛性盤加工時被加工工件圓管偏大,上盤方法不當等
解決方法
1.光圈變形主要發生在較薄的零件或不規則的零件,應采用適當的上盤方法
2.應按工件大小給予一定的光圈穩定時間
3.剛盤定期進行檢測和修正
4.嚴格按工藝和上盤操作規程加工。
以上就是關于“操作圓管拋光機作業時易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的介紹,你是不是學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