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激光清洗原理
閱讀:463 發布時間:2021-9-26激光清洗機理主要是基于物體表面污染物吸收激光能量后,或汽化揮發,或瞬間受熱膨脹而克服表面對粒子的吸附力,使其脫離物體表面,進而達到清洗的目的。
其物理原理可概括如下:
a)激光器發射的光束被需處理表面上的污染層所吸收。
b)大能量的吸收形成急劇膨脹的等離子體(高度電離的不穩定氣體),產生沖擊波。
c)沖擊波使污染物變成碎片并被剔除。
d)光脈沖寬度必須足夠短,以避免使被處理表面遭到破壞的熱積累。
e)實驗表明當金屬表面上有氧化物時,等離子體產生于金屬表面。
等離子體只在能量密度高于閾值的情況下產生,這個閾值取決于被去除的污染層或氧化層。這個閾值效應對在保證基底材料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有效清潔非常重要。等離子體的出現還存在第二個閾值。如果能量密度超過這一閾值,則基底材料將被破壞。為在保證基底材料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清潔,必須根據情況調整激光參數,使光脈沖的能量密度嚴格處于兩個閾值之間。
每個激光脈沖去除一定厚度的污染層。如果污染層比較厚,則需要多個脈沖進行清洗。將表面清洗干凈所需要的脈沖數量取決于表面污染程度。由兩個閾值產生的一個重要結果是清洗的自控性。能量密度高于閾值的光脈沖將一直剔除污染物,直到達到基底材料為止。然而,因為其能量密度低于基底材料的破壞閾值,所以基底不會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