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并聯機構的起源及應用
閱讀:199 發布時間:2020-8-12并聯機構的起源及應用
并聯機構(ParallelMechanism)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開環運動鏈連接靜平臺和動平 臺,并且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度的閉環機構,它是機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人類對并聯機構的研宄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1813年,法國學者CaUchyt16R4 并聯機構的相關理論進行了初步研宄。1928年,Gwinnett[17]提出了基于并聯機構的娛樂 裝置。1934年,美國工程師Pollard[18]提出了一種用于汽車噴漆的并聯機構。1947年, 英國人Gough—發明了六自由度輪胎檢測的并聯機構(如圖1-1)。該并聯機構可以模擬 飛機著陸時輪胎的實際工況,1954年,在伯明翰Dunlop工廠正式投入使用,直到2000 年才退出了歷史舞臺,并在當時被送入英國國家科學和工業博物館。1965年,英國工程師Stewart™對Gough所發明的并聯機構進行了機構學意義上的研究,并將其應用推廣。 *,提出了六自由度并聯機構飛行模擬器,該飛行模擬器是一個三角形的運動平臺, 由6個液壓缸驅動,可以模擬6自由度的空間運動。
二十世紀末,許多學者對并聯機構應用的研究產生了極大地興趣。1978年,澳大利 亞學者Himt[21]教授,*提出把Stewart機構(如圖1-2)應用于機器人操作器。從此, 形成了一種新的六自由度并聯機器人,并于1979年應用于裝配機器人,Stewart機構被 成功應用于步行機器人等領域。1988年,法國學者J.P.MERLET將線幾何分析法應用于 并聯機構研宄,并成功研制出INRIA并聯機構原理樣機。美國學者Fariborz Behi對新 型的3-PRPS六自由度并聯機構進行了研宄,并得到了其逆向運動學的解析解和正向運 動學的數值解[22]。瑞士洛桑工學院的Clavel第一次提出Delta并聯機器人。1994年,美 國Ingersoll和GIDDING&LEWS兩家公司在芝加哥機床博覽會上,展出了“六足蟲” 和“變異型”的“VARIAX虛擬軸機床”。
在國內,1991年,燕山大學的黃真教授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六自由度并聯機器人, 次年,研制出6-RST型柔性鉸鏈并聯式六自由度機器人誤差補償器。分別于1989年、 1997年和2006年出版了《空間機構學》、《并聯機器人機構學理論及控制》和《高等空 間機構學》等具有很高影響力的專業著作。1998年,東北大學成功研制五軸聯動三桿并 聯機床。2013年,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所研制出我國*3D打印并聯機器人。
并聯機器人的結構復雜是一個多自由度、多變量、多參數耦合的非線性系統[23]。但 是,并聯機器人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己經在數控加工中心(如圖1-3)、醫療機器 人(如圖1-4)、運動模擬器、對接機構、天文望遠鏡、力傳感器、水下機器人、風洞試 驗機器人、繩索機器人、微操作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機器人等領域廣泛的應用, 并己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并聯機器人的相關理論 正在不斷完善,必將在越來越廣闊的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摘自“高速并聯工業機械手臂分析設計與實現”,因為編輯困難導致有些函數、表格、圖片、內容無法顯示,有需要者可以在網絡中查找相關文章!本文由伯特利數控整理發表文章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