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數控立式加工中心主軸錐孔中心線修正
閱讀:221 發布時間:2020-8-11文章預覽:
1.故障現象
設備出現鏜深孔時,出現孔口尺寸小,孔底部尺寸大,呈正錐形,零件表面粗糙度質量差,刀尖磨損過快,鏜孔圓度超差等。針對零件加工質量現象,經過我們綜合分析,對設備進行精度檢查,如表1所示(注:遠端為離主軸端面長度300mm處測量)。
表1
|
確認主軸錐孔中心線徑向跳動超差過大,設備遠端跳動允差
2.故障原因
該設備采用全閉環,四軸聯動立式加工中心,自購進投入生產以來,使用率較高,故障也不少,多次出現換刀失敗故障,嚴重的一次是機械手處干抓到位置,2向即主軸向工作臺方向快速移動,導致機械手彎曲而報廢,刀庫原始相對位置變動,每次換
刀失敗,對主軸都會產生撞擊。換刀失敗主要原因是Z向換刀點位變化,機械手卡爪與刀柄位置變化,不僅使主軸、主軸軸承和主軸錐孔受到撞擊,還造成卡爪對刀柄無法鎖死,產生掉刀,設備誤操作導致的揸'擊,也會使設備喪失精度,產生加工誤差,不能滿足工藝要求,喪失較高精度,設備處于不完好狀態。圖la所示為主軸錐孔內不平整導致主軸錐孔中心線徑向跳動嚴重超差,圖lb所示為正常主軸對比。
3. 制定維修方案
針對主軸錐孔徑向跳動超差問題,分析討論如下:
(1)更換主軸部件,購買價格少則幾萬元、多則數十萬元,購買周期長,費用髙。
(2) 返修磨削修正主軸錐孔,受加工設備精度要求,以及磨削加工操作人員水平限制,目前還沒有能力恢復精度,外協能返修保證主軸錐孔精度的加工廠家,還需調研確認。如果采取返修磨削錐孔,還需分解主軸,因主軸軸承因拆卸而損壞。返修后,組裝主軸部件能保證精度加工出合格產品,對于維修人員也非易事。
(3) 采取研磨方法。經檢測,主軸徑向跳動量小于0.002mm,證明主軸軸承精度正常,只是主軸錐孔跳動量超差,
3. 實施過程
設計加工研具,依據設備主軸錐孔錐度7 : 24設計加工相應研具,如圖2所示。
在研磨前裝上檢驗棒,測量主軸遠端大跳動位置,并在主軸軸頸上作標記,將研具錐面涂少許磨料,放人主軸錐孔內。利用研具中心孔,在中心孔內放入適當大小鋼球,頂在工作臺面上(注意:銅球項在工作臺時,要留一定間隙,大約0.1 mm左右,操作時,一只手握研具來回轉動,另一只手慢慢轉動Z向進給手輪,保證間隙后立即停止Z向進給,避免主軸與工作臺頂死,損壞主軸軸承),利用主軸的低轉速,握住研具柄部研磨。經過一次研磨后,測量遠端跳動量為0.04mm,比研磨前減少0.03mm,但是主軸錐孔遠端大跳動量位置有變化。再次研磨跳動量0.03mm,大跳動點又變了。多次研磨后,遠端跳動量始終在0.03?0.04mm之間,有時還要大一些,的一次跳動量為0.02mm,也不在設備允差之內,主軸錐孔大跳動量位置每次研磨后都在變動,不是線性的減少,沒有規律可循。不得不懷疑用研磨方法能否提高精度,且受研磨佘量限制,也不是可以無限地研磨下去,研磨量盡可能少,避免影響相關機構產生干涉。
經過周末兩天思考,在研磨方法上必須更新,采用針對性研磨,經研磨后測量,大跳動量遠端3 m m、近端 0.0 01 m m,此時精度比設備進廠安裝驗收允差精度還要髙,證明了通過研磨方法不僅能達到設備允差精度,而且超過設備出廠精度。
4. 研磨后設備部件結構及精度變化
(1) 研磨后錐孔要大一些,刀柄會上移大約1mm左右,對刀柄鎖緊剛性強度沒有影響。
(2) 對機械手換刀有影響,刀柄上升后,換刀點位置有變化需要移動刀句,使主軸臺升修正密補,如果有機械手卡爪與主軸端面干涉的情況,修磨卡爪(注:修磨量不大,對卡爪機械強度及功能均無影響)。
(3) 主軸錐孔插人檢驗芯棒,表支在檢驗芯棒上,移動Z向300mm全長,經過測量達到設備安裝驗收精度。
(4) 加工試件,經過對比各項精度,幾乎與設備購進安裝時加工精度保持一致。修復后主軸與正常主軸對比如圖3所示。
5. 修復后精度
(1)設備安裝驗收精度(見表2)。
表 2
|
(2)設備修復后精度檢測(見表3)。 表3
|
備注:為保證文章的完整度,本文核心內容都PDF格式顯示,如未有顯示請刷新或轉換瀏覽器嘗試!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