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一天處理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供應
閱讀:83 發布時間:2019-10-29一天處理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供應
小宇環保專業從事水處理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其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醫院污水、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加藥裝置,臭氧發生器等設備已在全國各個城市廣泛應用,為您解決各種凈水、污水、廢水處理的疑難雜癥。
常規預處理
常規預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常規預處理的主要設備和構筑物是格柵、調節池、沉砂池、沉淀池等。格柵可去除水中較大的顆粒物質和漂浮固體;調節池的作用是對不穩定的污水流量進行調節,同時對污水水質進行均和;沉砂池可去除粒徑在0.2mm以上的無機砂粒;沉淀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大部分的懸浮顆粒,以有機顆粒為主。當污水中懸浮物濃度較低,去除效率不明顯或懸浮固體呈膠體態不易去除時,可以通過混凝沉淀、預過濾等處理方法加強預處理的效果。以下為醫院污水常規預處理工藝流程:
1)污水一格柵一調節池一進入二級處理。
2)污水一格柵一沉砂池一沉淀池一進入二級處理。
3)污水一格柵一沉砂池一混凝沉淀池一進入二級處理。
在一般情況下,醫院污水的沉渣分離要求不很高,只是水量變化較大,常規預處理可采用流程1),當污水水量比較穩定而對無機砂粒和有機懸浮固體有較高的分離要求時,可采用流程2),當污水中懸浮物濃度較低,或懸浮固體呈膠體態不易去除時,可采用流程3),使后續處理中消毒劑能的發揮作用。
該池為本污水處理的核心部分,分兩段,前一段在較高的有機負荷下,通過附著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參與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質,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機負荷降低的情況下,通過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條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時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凈化。兩段式設計能使水質降解成梯度,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同時設計采用相應導流紊流措施,使設計更合理
一體化設備“AB法”工藝的由來
AB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藝的簡稱。這項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是由德國某工業大學衛生工程學院的Botho Bohnke教授為解決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系統:即“預處理 初沉池 曝氣池
二沉池”早期污水處理工藝,所存在的去除難降解有機物和除氮脫磷效率低下,及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等問題,在對兩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負荷活性污泥法進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于70年代中期所開發,80年代初開始應用于工程實踐的一項新型污水生物處理工藝。
一體化設備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廣泛采用并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于其處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并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有專家預測,氧化法將成為21世紀廢水處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一體化設備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后,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于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采用的處理構筑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占地面積少、便于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競爭力。
一體化沉淀池
污水經過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后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進一步沉淀去除脫落的生物膜和部份有機及無機小顆粒,沉淀池是根據重力作用的原理,當含有懸浮物的污水從下往上流動時,由重力作用,將物質沉淀下來。沉淀池上部設可調出水堰,以調節出水水位;下部設錐形沉淀區和污泥氣體裝置,氣源由風機提供,污泥采用氣提方式輸送至污泥好氧消化池。
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具有以下優點:
1.一體化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原理簡便,易于操作。
2.全套設備可埋設于凍層以下或放置地上,設備上方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5.土建成本低:因采用一體化設計,無需做很多鋼筋混凝土池體,做個設備基礎,地埋后回填土方即可,可節省占地面積。
COD 去除率; B: 濁度去除率
在三種處理方法中, 聚氨酯固定化微生物的污水處理效果佳, 在2 小時時, COD與濁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2.4%和92.4%, 之后其去除率緩慢上升, 10 小時時分別達到了97.0%和94.1%。純聚氨酯載體的污水處理效果也較為明顯,為負載菌群的的處理效果在整個反應過程中均處于上升趨勢, 但10 小時時, 其COD 與濁度的去除率分別70.1%和67.3%。可能因為, 聚氨酯材料空隙多、吸附能力強, 共容易氧氣擴散和微生物的生長, 從而促進污水處理效果。
污水處理與消毒工藝
2.1水處理工藝
新的《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05中傳染病醫療機構COD和BOD的排放限值分別定為60mg/L和20mg/L。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必須經過二級生化處理或物化處理方可。生化處理法是通過水中微生物吸附和氧化污水中有害物質.從而降低污水的COD和BOD.使污水達到凈化的效果。生化法處理效果明顯、工程建設費用低、運行管理費用較低:物化處理一般是投加藥劑使污水中微生物以及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氧化.經過凝聚吸附沉淀.從而使水質凈化.目前運用的化學藥劑主要是臭氧。采用臭氧處理醫院污水較為*,二次污染少,缺點是所配套的設備多,一次性投資大,設備維修量大,運轉管理費用高。
經過凈化處理后的醫療廢水還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和有毒有害物質.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方可排放。目前常用的消毒劑主要是臭氧、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鈉等。
曝氣方式采用微孔曝氣,這樣的設計能有效的避免管路由于處理廢水產生的污泥堵塞,延長使用壽命,提高氧利用率高。
一體化設備AB法工藝的主要特征
1:
A段在很高的負荷下運行,其負荷率通常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100倍,污水停留時間只有30~40min,污泥齡僅為0.3~0.5d。污泥齡較高,真核生物無法生存,只有某些世代短的原核細菌才能適應生存并得以生長繁殖,A段對水質、水量、PH值和有毒物質的沖擊負荷有*的緩沖作用。A段產生的污泥量較大,約占整個處理系統污泥產量的80%左右,且剩余污泥中的有機物含量高。
2:
B段可在很低的負荷下運行,負荷范圍一般為<0.15kgBOD/(kgMLSS.d)水力停留時間為2~5h,污泥齡較長,且一般為15~20d。在B段曝氣池中生長的微生物除菌膠團微生物外,有相當數量的真核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世代期比較長,并適宜在有機物含量比較低的情況下生存和繁殖。
3:
A段與B段各自擁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相互隔離,保證了各自獨立的生物反應過程和不同的微生物生態反應系統,人為地設定了A和B的明確分工。
一體化設備工藝流程說明
廢水經格柵攔截去除水中廢渣、紙屑、纖維等固體懸浮物,進入調節池,在調節池內均質、均量后經泵提升至*生物池,在*生物池段異養菌將 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在O級生物池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在充足供氧條件下,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生物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接觸氧化池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過消毒池進行二氧化氯消毒,消毒出水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