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每天50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安裝
閱讀:678 發布時間:2019-8-8每天50噸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安裝
小宇環保專業從事水處理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其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醫院污水、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加藥裝置,臭氧發生器等設備已在全國各個城市廣泛應用,為您解決各種凈水、污水、廢水處理的疑難雜癥。
從目前焦化行業的廢水處理現狀來看,絕大多數企業難以達到新標準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濃度要求,其中COD和總氮的處理難度尤為突出,加上噸焦排水量的嚴格限制,依靠現有工藝幾乎不可能達標。另外,近年來許多焦化企業為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干熄焦技術,幾乎不再需要熄焦用水,這就使得原來用于濕法熄焦的焦化廢水必須尋求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焦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以新鮮水為來源的循環冷卻水,新水指標不足也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為解決焦化企業新水不夠用、廢水無處排的難題,開發出穩定可靠的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實現焦化廢水的資源化回收利用,成為當前眾多焦化企業的迫切需求。
氧化處理技術:加強氧化處理技術的分析,氧化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3.1空氣氧化法:這主要是指在含酚廢水的處理過程中,不能夠僅僅采用傳統的生物法進行處理,還要采取化學氧化的方法進行處理,而濕式空氣氧化是目前處理的技術,要加強空氣氧化,從而達到高溫高壓的標準,能夠使其能耗降低,對設備材質也要加強。在空氣氧化的過程中,濕式催化氧化法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達到較好的廢水處理效果,但是目前廢水污染物*氧化分解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3.2光化學氧化法:光化學氧化法主要分為非均相半導體光催化氧化法和均相光氧化法2大類。非均相半導體光催化氧化法主要是通過使有機物*降解廢水中的酚含量來達到廢水處理效果,目前的理想目標是能夠通過太陽能的利用,對非均相半導體光催化氧化法技術進行突破。而均相光氧化法是對廢水處理過程中研究多的一種方法,其消耗的電能較高,因此,這種方法在廢水去酚的過程中成本較大。
3.3電催化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目前在廢水處理過程中,電催化技術常常由于處理效率高和操作較為簡單等優點,引起了研究者的注重。在電催化技術過程中,必須對電極催化進行研究,使其能夠達到降解的目的,克服氧化法成本的投入。這種方法可以處理酚濃度較大,酸性較高的廢水,可以不經稀釋或是中和調節等進行處理,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3.4超聲生化學氧化法:超聲生化學氧化法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所發展起來的有機污染物處理技術,其原理是超聲波輻照溶液產生高溫(>5000K)的空化氣泡及強氧化性物質(如˙OH),使難降解有機物在此條件下*氧化降解,無二次污染。
3.5超臨界水氧化法:這主要是指將有機污染物在超臨界水中進行氧化,此時的水質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般情況下,難于溶解的水晶物和一些氣體會融進水中。因此,必須加強超臨界水氧化法過程中良好的溶劑性能和傳遞性能,促進有機污染物在超臨界水中能夠進行快速的氧化降解。而超臨界水氧化法在高溫高壓的狀態下才能夠有序進行,反應器腐蝕較為嚴重,對于反應器材的要求較高,功耗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工業化應用的進程,因此,必須研究長期耐高溫的反應器材是超臨晃水氧化法工業化應用的關鍵內容。
在此,檢驗介紹幾種應用比較廣泛的厭氧技術:
1、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的構造與一般的生物濾池相似,池內設填料,但池頂密封。廢水由池底進人,由池頂部排出。填料浸沒于水中,微生物附著生長在填料之上。濾池中微生物量較高,平均停留時間可長達150d左右,因此可以達到較高的處理效果。濾池填料可采用碎石、卵石或塑料等,平均粒徑在40mm左右。
2、厭氧接觸工藝
厭氧接觸工藝又稱厭氧活性污泥法,是在消化池后設沉淀分離裝裝置,經消化池厭氧消化后的混合液排至沉淀池分離裝置進行泥水分離,澄清水由上部排出,污泥回流至厭氧消化池。這樣做既避免了污泥流失又可提高消化池容積負荷,從而大大縮短了水力停留時間。厭氧接觸工藝的一般負荷:中溫為2-10kgCOD/(m3˙d),污泥負荷≤0.25kgCOD/(kgVSS˙d),池內的MLVSS為10-15g/L。
3、UASB
ASB反應器污泥床區主要有沉降性能良好的厭氧污泥組成,濃度可達到50-100g/L或更高。沉淀懸浮區主要靠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的上升攪拌作用形成,污泥濃度較低,一般在5-40g/L范圍內,在反應器的上部設有氣(沼氣)、固(污泥)、液(廢水)三相分離器,分離器首先使生成的沼氣氣泡上升過程偏折,穿過水層進入氣室,由導管排出。脫氣后混合液在沉降區進一步固、液分離,沉降下的污泥返回反應區,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微生物。待處理的廢水由底部布水系統進入,澄清后的處理水從沉淀區溢流排除。在UASB反應器中能得到一種具有良好沉降勝能和高比產甲烷活性的顆粒厭氧污泥,因而相對其他的反應器有一定優勢:顆粒污泥的相對密度比人工載體小,靠產生的氣體來實現污泥與基質的充分接觸,省卻攪拌和回流污泥設備和能耗;三相分離器的應用省卻了輔助脫氣裝置;顆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避免附設沉淀分離裝置和回流污泥設備:反應器內不需投加填料和載體,提高容積利用率。
4、EGSB
20世紀90年代初,荷蘭Wageningen農業大學開始了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簡稱EGSB)反應器的研究。Lettinga教授等人在利用UASB反應器處理生活污水時,為了增加污水污泥的接觸,更有效地利用反應器的容積,改變了UASB反應器的結構設計和操作參數,使反應器中顆粒污泥床在高的液體表面上升流速下充分膨脹,由此產生了早期的EGSB反應器。EGSB反應器實際上是改進的UASB反應器,區別在于前者具有更高的液體上升流速,使整個顆粒污泥床處于膨脹狀態,這種*的特征使其可以具有較大的高徑比。EGSB反應器主要由主體部分、進水分配系統、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和出水循環等部分組成,結構。其中,進水分配系統是將進水均勻分配到整個反應器的底部,產生一個均勻的上升流速:三相分離器是EGSB反應器關鍵的構造,能將出水、沼氣和污泥三相有效分離,使污泥在反應器內有效持留;出水循環部分是為了提高反應器內的液體表面上升流速,使顆粒污泥與污水充分接觸,避免反應器內死角和短流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