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wsz-1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報價
閱讀:206 發布時間:2019-8-6wsz-1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報價
來到這里你能找到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型號有0.5t/h、1t/h、1.5t/h、2t/h、2.5t/h、3t/h、3.5t/h、4t/h、4.5t/h、5t/h、12.5t/h、10t/h3t/d、5t/d、8t/d、10t/d、15t/d20t/d、25t/d、30t/d、35t/d、40t/d、50t/d、60t/d、70t/d、80t/d90t/d、100t/d、120t/d、150t/d、200t/d、250t/d、300t/d、500t/d、1000t/d,10噸每天的污水設備價格僅需25000元,HB-50-500二氧化氯投加器3000元。布置緊湊、占地面積省,設備遠銷國外,保認可的廠家,請放心購買。
地理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優點: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與SBR工藝相比,ICEAS工藝具以下特點:
(1)沉淀特性不同。
ICEAS的沉淀會受到進水擾動,破壞了其成為理想沉淀的條件。為了減少進水帶來的擾動,一般將池子設計成長方形,使構型近似于平流沉淀池。
(2)理想推流性能和污泥膨脹的控制。
由于連續進水,ICEAS喪失了經典SBR的理想推流和對難降解物質去除率高的優點,而且不能控制污泥膨脹的發生,所以需要設置預反應區。
(3)連續進水,運行管理方便。
連續進水不用進水閥門之間切換,使得運行和操作的復雜性大大降低。
納米光催化氧化水處理技術
1.1機理
一般認為,光催化活性是由催化劑的吸收光能力、電荷分離和向底物轉移的效率決定的。當納米半導體粒子受到大于禁帶寬度能量的光子照射后,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而產生了電子—空穴對。電子具有還原性,空穴具有氧化性,從而促進了有機物的合成或使有機物降解。納米半導體材料的特性和催化效果各有不同,但作為光催化劑它們的催化活性與相應的體相材料相比有顯著提高,其原理在于:①通過量子尺寸限域造成吸收邊的藍移;②由散射的能級和躍遷選律造成光譜吸收和發射行為結構比;③與體相材料相比,量子阱中的熱載流子冷卻速度下降,量子效率提高;④納米半導體粒子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應使其導帶和價帶能級變成分立的能級,能隙變寬,導帶電位變得更負,而價帶電位變得更正,這意味著納米半導體粒子獲得了更強的還原及氧化能力,從而催化活性隨尺寸量子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除此以外,還在于納米半導體粒子的粒徑和吸收特性。
納米半導體粒子的粒徑通常小于空間電荷層的厚度。在此情況下,空間電荷層的任何影響都可忽略,光生載流子可通過簡單的擴散從粒子內部遷移到粒子表面而與電子供體或受體發生還原或氧化反應。粒徑越小則電子與空穴復合幾率越小,電荷分離效果越好,從而導致催化活性的提高。在光催化反應中,反應物吸附在催化劑的表面是光催化反應的一個前置步驟,催化反應的速率與該物質在催化劑上的吸附量有關。納米半導體粒子強的吸附效應甚至允許光生載流子優先與吸附的物質進行反應而不管溶液中其他物質的氧化還原電位順序。在催化反應過程中,納米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缺陷數量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SBR工藝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 SBR)是一種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間歇式操作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也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該工藝是活性污泥法工藝中充排式反應器(Fill一and一DrawReactor)的一種改進工藝,其反應機理及去除污染物的機理與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只是運行方式有所不同。SBR與傳統的水處理工藝的大區別在于它是以時間順序來分割流程各單元,以時間分割操作代替空間分割操作,非穩態生化反應代替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淀代替動態沉淀等[(z1。整個過程對于單個操作單元而言是間歇進行的,但是通過多個SBR單元組合調節運行又是連續的,在運行上實現了有序和間歇操作的結合。SBR是由進水、曝氣、沉淀、排水、閑置等五個工序順序進行,運行一次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該污水處理工藝將各個處理工序置于同一空間中,按時間序列的順序進行各種目的不同的操作,全部過程都在一個池體內循環進行而不需要設置初沉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設備。在該污水處理工藝中,反應池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充滿污水,以間歇處理方式運行,處理后混合液沉淀一段時間后,從池中排除上清液,沉淀的活性污泥則留于池內,用于下次與污水混合處理污水。這樣依次反復運行,則構成了序批式處理工藝SBR工藝具有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有效防止污泥膨脹,耐沖擊負荷等優點。
自動連續砂過濾工藝在水處理中的工作原理
連續自動砂濾裝置的組成
連續自動砂濾裝置主要由連續自動砂濾器、供氣系統及自動化控制系統。
①控制系統說明。連續自動砂濾裝置采用PLC控制系統,確保連續自動砂濾器及供氣系統的穩定運行,它能對供氣系統及連續自動砂濾器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反饋到電算機進行在線監測,實現集中檢測和現場控制的目的。根據工藝要求,在連續自動砂濾器及供氣系統上實現穩量、穩壓及設備故障反饋警報的功能。
每臺連續自動砂濾器進、出口及排污口均設有流量計,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并且通過入口流量計對入口調節閥進行調整,保證連續自動砂濾器的處理水量穩定及排污量的控制;每臺連續自動砂濾器都配有就地操作箱,操作箱內配有六個氣體流量計,分別對三個氣浮裝置及三個提砂裝置進行手動調節控制。
②供氣系統說明。供氣系統主要由空氣壓縮機、氣體干燥器及集氣罐組成,供氣系統主要是提供連續自動砂濾器氣浮裝置及提砂裝置的氣源,為保證連續自動砂濾器的氣壓穩定,在供氣系統的末端設置一臺氣體流量計及調節閥,通過空氣調節閥與壓力傳感器的連鎖來保證供氣系統終端的出口壓力,保證連續穩定的氣壓供給連續自動砂濾器的氣浮裝置及提砂裝置;并且兩臺空氣壓縮機的工作時間也由PLC來控制,在一臺空氣壓縮機工作一定時間后,進行自動切換,讓另一臺空氣壓縮機繼續工作,保證空氣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及穩定的工作狀態。
空氣干燥器主要是為使供氣系統保持氣體干燥的狀態,在冬季運行時,不會因為空氣中水份的影響使連續自動砂濾裝置受到影響;空氣干燥器設有旁通管線,在夏季運行時,即使空氣中水份較大也不會影響到連續自動砂濾器的正常運行。
ICEAS工藝
間歇式延時循環曝氣系統(Intermittent-進人預反應區,然后通過隔墻的小孔以層流CyclicExtendedAerat*tem, ICEAS )污水處速度進人主反應區,沿主反應區池底擴散,對理工藝是一種連續進水的改進型SBR工藝,主反應區的混合液擾動較小,因此主反應區采用連續進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保持不間斷即使連續進水,也可以同時沉淀、排水,不影進水)和間歇排水的運行方式,有機物的降響污水處理的進程。解消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除磷,固液ICEAS工藝由曝氣、沉淀和洋水3個工分離等均在一個反應池中進行。ICEAS大序組成,由于存在好氧,缺氧的交替運行,使的特點就是在反應器的進水端增加了一個預該工藝具有較好的除磷效果。反應器由進水端的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由連續進水替代了SBR的單個反應器間歇進水,沒有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
地理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特點
【工藝說明:】
該裝置有七部份組成:1、初沉池 2、接觸氧化池 3、二沉池 4、消毒池 、消毒裝置 5、污泥池 6、風機房 7、風機、水泵配電裝置組成,現分別論述如下:
初沉池:初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為0.6-0.8毫米/秒,沉淀下來的污泥用水磁吸出。
接觸氧化池:初沉后的水自流到接觸池進行生化處理。接觸池分2-3級,總留時間為3-5.5小時,填料為蜂窩、半軟性組合填料,易結膜,不堵塞結球。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
二沉池: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也為豎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為0.3-0.4毫米/秒,排泥采用水泵吸出。
消毒池及消毒裝置:該裝置的消毒池按規范"GBJ48-83"標準為30分鐘,若醫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時間1-1.5小時。
消毒裝置是參照國外資料改制而成的,它能根據出水量的大小計不斷改變加藥量,多出水多加藥,少出水少加藥的目的,投加藥劑為氯餅。如用戶需要其它消毒裝置,本廠可負責購買與安裝。
污泥池: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自動排至污泥池內進行好氣消化,消化后剩余污泥很少,一般每年只需用吸糞車運出1-2次即可。
風機房:風機房設在消毒池下,機房進口采用雙層隔間門,進風口有消聲器,因此運行時基本無噪聲。
水泵采用二臺,其中一臺備用,風機選和二臺,為延長壽命,采用交替使用的方法。
本設備可為地埋式也可為地上式,視用戶占地及環境條件進行,整個設備的基礎或坑池視用戶要求制作,可直接挖坑修平,裝進設備再把土蓋上,也可先做磚墻結構成混凝土結構的整池基礎,設備就位后再蓋上平板,同時設備與池邊留有適當查修間隙。
CASS工藝
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 CASS)污水處理工藝是在ICEAS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是一體化SBR工藝的一種新的變形工藝。在運作方式上,沉淀階段不進水,排水穩定性得到保障。該工藝是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負荷條件下生長速率差異和脫氮除磷機理,將生物選擇器與傳統SBR反應器相結合的產物。
運行中的CASS一般分為三個區:一區為微生物選擇區;二區為預反應區;三區為主反應區;各區容積之比一般為1:5:30。污水首*人選擇區,與來自主反應區的混合液(20%一30%)混合,經過厭氧反應后進人主反應區。CASS工藝綜合了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初始反應條件和*混合活性污泥法的優點,而且流程簡單,土建和設備投資小;能很好地緩沖進水水質、水量波動,運行靈活;硝化、反硝化進行充分,達到了很好的脫氮除磷效果;有利于絮凝性細菌生長,并可提高污泥活性,使其快速去除廢水中溶解性易降解基質,進一步有效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