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下載
500立方/天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設計
閱讀:221 發布時間:2020-10-24500立方/天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設計
填料投放階段
1.填料投加時,觀察是否出現堆積現象,一旦出現堆積停止投放。等第二天繼續觀察再投加。
2.投放填料時,采用間歇式曝氣,夜間可持續曝氣,但是需要減少曝氣量。
3.運行24小時后,連續進水2-3小時,再繼續上述曝氣,運行48小時后,觀察填料上的掛膜情況,并加大進水量延長進水時間,檢查池內溶解氧狀況,好保持在1.5-2.0mg/L左右。運行72小時后,系進水并逐步加到設計要求,根據常規檢查進水出水的水質值班,預計7天左右可到設計水質要求。
生物膜的培養階段
所謂生物膜的培養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填料上的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靜態培養和動態培養。
1.靜態培養
所謂的靜態培養是: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隨水流走,盡可能的提供微生物與填料層的接觸時間,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開始階段為了避免由于廢水營養單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營養底物。首先將接種污泥(10%生化有效體積)和廢水泵打入生化池內,然后開始曝氣培養。生化池內填料的堆放體積按反應池有效容積35%~40%。靜置4-5h不曝氣,使固著態微生物接種到填料上,然后曝氣1h,再靜置2h,曝氣1h,重復操作,4-5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6天開始連續小水量進水。
2.動態培養
經過6天的悶曝培養,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進水,進行動態培養,調整進水量,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間(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約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變形蟲、漫游蟲(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膩感,在20天以后出現鞭毛蟲、鐘蟲、草履蟲游離菌等原生動物。在經過20天的培養出現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可以開始連續工業運行。
生化部分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是設備處理效果好壞的關鍵。生物接觸氧化技術相比其它生化處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占地面積較少;
(2)投資較省;
(3)運行費用較低;
(4)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
(5)不會產生污泥膨脹;
(6)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
(7)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8)處理效果好;
(9)填料體積負荷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可大大節省污泥處理投資。
小宇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對各種污水都有處理經驗,像: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血透污水、餐飲廢水、食品加工污水及類似的工業污水等。
使用場合更是廣泛:像農村、社區、鄉鎮、大小各種醫院、衛生院、診所、衛生室、洗滌廠、辦公樓、工廠、景區、服務區、收費站、地鐵站、光伏電站、風電場、塑料顆粒制造廠、屠宰場、豆制品加工廠、疾控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加油站、各種廁所等等。本產品由Yang2020.10.24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