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智能化的自動制造技術實踐與思考》
閱讀:455 發布時間:2018-9-25隨著人類生活及生廠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國內、國外竟爭的加劇和人工成本提高,企業為了持續發展迫切需要轉型和創新;智能制造就成了企業轉型和創新的好選擇。數字化工廠(車間)就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形式,若干個智能制造單元通過物料輸送裝置的聯接和*控制裝置構成了智能生產線,而1條或幾條智能生產線構成了數字工廠(車間)。
雖然智能制造喊了4年多了,但是在一些行業中(活塞環,軸承,齒輪)的中小企業還遠遠沒有達到智能制造的一般水平,還停留在單機數控化的水平;是什么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這由企業投入和維護成本、實現何種級別的智能化、采取何種形式的智能化所決定的。
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它與工業4.0又有什么關系呢?
1)智能制造是:將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的集成應用于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在制造過程中進行感知、分析、推理、決策與控制,實現產品需求的動態響應。
智能制造可分為:智能設計、智能加工、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服務四個關鍵環節。
2)“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是“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革命性生產方法。
“工業4.0”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3)自動化與智能化的區別:
自動化:指加工、操作、檢驗的自動無人化的程度,主要指操作及過程的自動化程度,一般是按數控程序和PLC程序自動運行。
而智能化:智能加工是以數字信息為傳遞介質,以主動在線感知為手段,以*的自適應控制為大腦神經的加工方法。所以: 智能加工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自動化、復合化;
主動檢測感知;
自動調整參數(幾何參數、切削參數、物理參數)和主動調整機床、刀具、夾具,得到優的輸出,即自適應控制;
高的靈敏性、高響應速度、強的抗擾動性、高的柔性;
所以:智能化是在自動化的基礎上,帶有自主(感知,適應,控制)思維的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