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襄樊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裝置曝氣—沉淀一體化氧化溝:
氧化溝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其規模從每日幾百立方米至幾萬立方米,工藝日趨完善,其構造型式也越來越多。其主要特點是:進出水裝置簡單;污水的流態可看成是*混合式,由于池體狹長,又類似于推流式;BOD負荷低,處理水質良好;污泥產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齡長,具有脫氮的功能。設計要點: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5000mg/l;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去除BOD5時,取5~8天,當要求硝化反應時取10~30天;水力停留時間為20、24、36、48h,根據對處理水水質要求而定;BOD—SS負荷(Ns)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積負荷(Nv)為0.1~0.2kgBOD/(m3.d);污泥回流比為50~150%;混合液在渠內的流速為0.4~0.5m/s;溝底流速為0.3m/s。
脫氨系統:系統將包括一個厭氧罐,全部有護欄,302m3;厭氧罐內設一個混合器,可作傾斜或旋轉運動調整并且安裝滑軌組裝部件以便移動,混合器型號4630或其它同類產品,并裝有一個噴射環以便多向流動,混合器包括一個開關控制。
2個循環泵:流量1.9m3/min,7.6m TDH;安裝滑軌,包括快速分離聯接和基礎扶手;配套控制面板;檢查閥門和閘閥以及排放管道。
附加設備:BTSS型或其它認可的機械污泥收集器,可用于每個凈化器,每個單元包括一個渦輪驅動器、離心機、工作臺、安全護欄、旋轉管、兩個黃銅壓輥的耙桿和環氧基樹脂涂層。
附加設備:BTSS型或其它認可的機械污泥收集器,可用于每個凈化器,每個單元包括一個渦輪驅動器、離心機、工作臺、安全護欄、旋轉管、兩個黃銅壓輥的耙桿和環氧基樹脂涂層。
襄樊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裝置污水處理流程:
①污水進入廠區后首先到粗格柵間,先去除粒徑較大的漂浮物和砂石。
②出水進入調節池。調節池的作用是克服不同時段水量不同的問題。
③調節池的水再由提升泵抽入細格柵間,再一次過濾。這里提升泵的作用是增加污水的水頭,以提高后續構筑物的高程,避免埋設深度太大,使造價過高,同時也提高出水水頭,使能直接接管排放。
④細格柵間出水進入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較大顆粒自然沉降,降低CASS池的處理負荷。
⑤沉砂池出水進入主體工藝CASS生物處理池進行曝氣處理。
⑥經過沉降后,上清液進入中間調節池。由于CASS池不是連續出水,中間調節池在這里的作用是收集出水,實現后續部分的連續出水。
⑦中間調節池出水進入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池。污水在此得到深度處理,各項物理化學指標均達到排放標準。臭氧—生物活性炭處理池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反沖洗,反沖洗后的水進入CASS池重新處理。
⑧出水進入消毒設施。消毒處理時本次中水回用設計的zui后一道工序,經過消毒后,微生物含量達到排放標準,出水即可中水,可重復利用。
生物氧化預處置原水設備的掛膜
普通采用自然掛膜即可,生物膜生物品種和數量與污水處置相比不很豐厚,但菌膠團、原生植物、游離細菌等各類微生物都有生長,生態狀況是好的。生物膜呈棕黑色、灰黃色。菌膠團由莢膜球菌等組成。原生植物有微型纖毛蟲,有時也見鐘蟲,輪蟲、枝蟲等;后生植物有線蟲等。有藻類共生,進水端生物膜較出水端發育得好,各型處置設備生物膜發育狀況迥然不同。判別生物膜成熟與否,可測定NH3-N或OC的去除率,當它們的去除率辨別爲75%或15%時,即以為掛膜成功。由表2可見掛膜所需工夫與水溫有較好的正相關,水溫爲20℃時,需18天左右;水溫下降10℃,所需工夫至多添加1倍。
反響器由三個次要局部組成:
曝氣格和兩個交替序批處置格。主曝氣格在整個運轉周期進程中堅持延續曝氣,而每半個周期進程中,兩個序批處置格交替辨別作爲SBR和廓清池。其運轉原理如下:污水進入厭氧池,回流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此停止充沛放磷,然后混合液進入缺氧池停止反硝化,反硝化后的污水進入好氧池,無機物被好氧降解,活性污泥吸磷后在進入SBR池(序批池)停止沉淀,污水經廓清后排放。同時另一座SBR池在回流混合液條件下停止硝化、反硝化。回流污泥*入稀釋池停止稀釋,上清夜間接進入好氧池,稀釋污泥進入缺氧池。這樣,即停止反硝化,又耗費回流稀釋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鹽,爲后續的缺氧放磷做預處置。將回流量控制在1.5倍原水進水量,可以使反硝化充沛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