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為了應對兩次世界能源危機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外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推廣了電力需求側管理(DSM),采取法律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實施節約用電和移峰填谷措施。目DSM已成為上*的能源管理活動和發達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在法、德、韓、美、加拿大等30多個家和地區得到了成功實施,并越來越受到關注。
電力需求側管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傳入我,1997年家電網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中心成立,1999年《電力需求側管理》創刊(網公司主辦)。近幾年中經濟高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強勁增長,加劇了電力供應的緊張,單位GDP能耗居高不下,加上環境保護的壓力,使家在加快電廠建設的同時,下決心大力推進節能管理,而電力需求側管理是節約電力能源的一個重要手段,于是,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委于近期相繼發文,從政策和財政上保障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近期家相關文件
2010年底,家發改委、工信部等聯合印發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簡稱文件一),2011年初,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做好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簡稱文件二),其中可能對信息企業產生影響的描述如下:
(文件一)
1.各地區有關部門定期選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需求側管理潛力較大的用戶,組織有關單位為其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提供咨詢服務,并鼓勵節能服務公司積極發揮作用。
2.電網企業應加強對電力用戶用電信息的采集、分析,為電力用戶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
(文件二)
3.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工業領域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
4.努力培育5-10個帶動效應顯著的省級工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示范區,有序推進25-30家骨干工業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著力培育一批服務能力強、輻射面廣的工業節電服務機構。
5.積極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節電產品、節電工藝的研發設計及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以信息化推動工業節電;依靠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生產用電管理效率,…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工業節電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6.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本地區信息服務平臺,…扶持培育一批面向工業的專業化節電服務公司,為工業企業提供節電技術診斷、融資、改造等服務,加快推進合同能源管理。
4月底,家發改委下發了“有序用電管理辦法”,主要針對電力調度部門(電網公司),規定了電力調度原則和預警機制。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作為企業信息管理供應商,應抓住這一契機,開發出適合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統。
三、電力需求側管理相關各方分類
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直接相關的有三大類企業和一個機構。三大類企業包括電網企業、用電企業(發電企業的發電量受電網企業的調度,發電企業自身也是能源消耗企業,所以宜作為用電企業看待)和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企業,一個機構是各地的節能監察機構。

上表中,服務公司的分類是按為企業提供服務的類型來定義的,也有提供商能同時提供兩類服務的。
“文件一”規定了電網公司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實施者,本文感覺電網公司是家產業政策的執行者和電力需求側管理的推動者,因為它對節能降耗,調整用電結構采用的是間接手段,用電企業采用的才是直接手段,但由于電網公司是家企業,比較容易管理,所以由電網公司出面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是一個簡單易行的辦法。
如果服務提供商與用電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享節能利益,則兩者構成“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一種型式,在中,如果兩者所有權不同,鮮能聽到企業間有長期結盟的,這也算中特色吧。
這次家強調的電力需求側管理,與以往相比,在電力調整方式上有兩個轉變:行政手段向經濟技術手段的轉變和移峰填谷向能效管理的轉變,這為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公司提供了廣大的市場,從上節對文件中相關語句的引用也肯定了信息技術在電力需求側管理過程的地位和作用,這說明信息技術提供商可以充分利用政策的支持,通過了解各方需求,提供滿足要求的信息管理平臺。
四、軟件開發商的開發思路
電力需求側管理基本內容包括負荷管理、能效管理、有序用電,原則上,電力需求側服務公司既能為電網公司又能為用電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但為電網公司,特別是大的電網公司提供服務,門檻要求高,咨詢企業往往與電網公司有某種淵源,如果沒有這種勢,可以把工作重點放在用電企業和節能監察機構上,開發兩個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相關的軟件-“企業能源管理系統”(用于用電企業)和能耗動態監管系統(用于地區節能中心)。
作為信息和相關管理技術提供商,如果從事電力需求側管理,必須掌握從數據采集到數據分析、展示的一整套工業企業信息管理技術,具體包括:
自動化設備的數據采集技術:包括現場軟件、中間數據轉發軟件和后臺實時數據存儲軟件。
數據展現技術:在Web應用流行的今天,應著重研究曲線、圖表在Web頁上的展示。
數據分析、生產化技術:對信息技術提供商,這是zui困難的一步,信息開發人員多數對領域內知識不了解,無法自主完成數據的分析與生產的化。這一步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信息提供商與領域內專家的融合程度。
系統整合技術:多數企業可能要求與管理系統相整合。
在宣傳上,對用電企業,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節能或降低用電成本,信息提供商應區分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名詞概念(對部門多采用電力需求側管理概念,便于與政策對接,對企業,多采用節能、降成等本概念)。
在家日益重視節能的情況下,各地的節能監察中心(或相關機構)有可能變成比較重要的部門,與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熟悉其業務管理模式,為其提供信息服務,也可以形成一類成熟的軟件產品(該軟件可能規模不大,但業務相對固定,定制成分少)。
用電企業方面,筆者想到的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直接相關的兩個功能方向:
考慮電力峰谷等因素的用電成本分析。中的電價計算相當復雜,該功能可以模擬企業采用不同的生產調度方式,在總能耗不變的情況下,計算出不同的用電成本,從而化出用電成本zui小的生產調度方式。
節約電能zui直接和zui簡潔的方法是更新能效低的設備,因此將用電監管擴大到重點設備,如大型電機、電加熱爐等,積累這些設備的用電數據,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是否需要更新設備的經濟數據,另一方面,從長遠講,可以建立一個設備實際能耗的數據網,使企業之間互通有無,為企業上新設備時提供用電方面的經濟數據(如同選車時先看實際油耗一樣)。家電網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中心已開通了一個設備能效評估網頁,給出了各種設備理論能耗值以及簡單的經濟參數。在外,企業自愿組成、相互交流、共享節能經驗的組織稱為能效網絡小組,網公司也正在開展此項活動,我們如果能借助于企業電力數據采集系統為企業提供相應平臺,就有可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中經濟對能源的強烈需求以及不平衡發展,決定了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但家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支撐,未必如它本質要求的那樣,能實現長期性,這也是中特色,那就抓緊現在的有利時機,搶占戰略制高點吧。
附錄:
有關名詞
1.電力需求側管理(demandsidemanagement,DSM)
在法規和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的激勵和引導措施以及適宜的運作方式,通過發電公司、電網公司、能源服務公司、社會中介組織、產品供應商、電力用戶等共同協力,,通過化工業用電結構、轉變工業用電方式,實施科學用電、節約用電、有序用電,提高工業電能利用效率,促進電力資源配置向高技術、率、高附加值工業領域轉移,以較低電力消費增長創造更多的工業增加值產出,實現工業發展過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工業用電管理活動。
一句話,調動各方力量,化用電結構,節約電力消耗的管理活動。
2.能效電廠(efficiencypowerplant,EPP)
它是一種虛擬電廠,即通過實施一攬子節電計劃和能效項目,獲得需方節約的電力資源。能源界將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開發、調度需方資源所形成的能力,形象地命名為能效電廠。將減少的需求視同“虛擬電廠”提供的電力電量。能效電廠是一種虛擬電廠,“能效電廠”把各種節能措施、節能項目打包,通過實施一攬子節能計劃,形成規模化的節電能力,減少電力用戶的電力消耗需求,從而達到與擴建電力供應系統相同目的。
3.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內廣泛地被稱為EMC)
70年代在西方發達家開始發展起來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的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銷產品或技術,而是推銷一種減少能源成本的財務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經營機制是一種節能投資服務管理;客戶見到節能效益后,EMC公司才與客戶一起共同分享節能成果,取得雙嬴的效果。
4.能效網絡小組
由企業自愿組成,網絡小組企業希望通過相互交流、共享經驗的方式改變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探索更快、更經濟的降低能源成本的方式。歐洲的能效網絡小組zui早源自瑞士,*個能效網絡小組于1987誕生在蘇黎世,小組由8個當地的企業自愿組成,參與企業節能效果明顯好于普通企業。今天,瑞士已成立了涵蓋近1000家企業的70多個能效網絡小組。網公司已要求成立能效服務網絡小組,并舉辦了兩期能效服務網絡培訓班,加強企業的節能效果。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軟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