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未來五年企業生存下來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閱讀:1013 發布時間:2016-7-7互聯網大勢之下機床行業如何生存
我們今天為什么很困難?*,我們在制造業,78年以來的歷*,第四次轉型結束了,當第四次轉型結束以后,36年來我們所具有的三大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基本上喪失了,不是我們不聰明,中國越來越有錢,中國消費還敢于消費,人民幣也沒有崩潰,行業還能保持10%-20%的增長,為什么賺不到錢呢?不是你變笨了,而是你原來的競爭優勢喪失了。當今世界zui可怕的是能力喪失,核心競爭能力突然間喪失了。在另外一個地方拿走了你本來的優勢。我們說轉型,我們今天坐在這里,我們要獲得新的能力,獲得新的工具,獲得新的商業模式。這個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制造業現在有三個戰略新起點。哪三個新起點?
*,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們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特點是什么?兩個特點,*,非常便宜。如果你問BAT三個老板說什么叫互聯網,他們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是,互聯網是連接一切。我們在座的企業,我們現在跟互聯網公司打交道,zui頭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們買流量,競價排名,我們去淘寶開店,天貓開店,有直通車,有競價排名。都是流量。為什么能夠通過流量來賺我們的錢呢?因為連接是他們完成的。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是因為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未來我們做互聯網,我們賣東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發的話,你的成本會比地還要高。今天為什么出現很多網紅,為什么出現直播模式,為什么出現社群經濟,都是對流量為王的反駁,在這個時候,我們說要告別馬云,過去幾年來所形成的一些互聯網經濟,流量為王的互聯網,這些我們非常耳熟能詳的,將會煙消云散,互聯網啟蒙時代已經結束了,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基礎設施。
未來zui主要的能力,就是怎么樣跑步跑的快一點,怎么樣把水變成飲料、酒,我們把它變成工具,是一個我們可以用的工具,不是我們的根本。我們的根本是什么呢?我們的根本還是做好一雙鞋子,做好我們的衛浴,這是我們的根本。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互聯網的企業家而喪失信心,我們也不要把我們的命運寄托在BAT的身上,馬云也好,馬化騰也好,李彥宏也好,他們全部都是我們的工具提供者而已。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工具革命已經結束。在虛擬競技上,未來五年內不再發生任何意義上的工具革命。
第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怎么能提高我的勞動生產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產品,的制造業都在想這個問題,都在想怎么樣重振制造業,這個話題為什么以前不談,為什么今天開始談。到美國去,奧巴馬對制造業非常重視,提出美國制造業再造計劃,日本叫日本工業復興計劃,德國叫工業4.0,中國叫中國制造2.2,為什么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重新把國家戰略放到制造業上。是因為信息化革命已經結束,互聯網已經變成了普惠性工具。
互聯網第二個革命是什么呢?硬件革命。重要的不是成為第二個雷軍,而是要超越雷軍。運用互聯網工具的同時,要了解這些東西,柔性生產線,機器人,傳感器,認知技術,VR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我們去工業4.0看的是什么?就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將成為我們的標配,我們所有的成為線將要得到全面的改造,如果沒有柔性生產線的話,消費者關系的改造將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機器人的話,定制化生產,勞動效率的提高,僅僅是一個概念。如果沒有傳感器的話,沒有芯片的話,沒有微處理器,無法挖掘數據,所謂的大數據也僅僅是一個概念。這些東西是我們在德國看到的,美國也在改。
我為什么說很多企業會被淘汰掉呢?我這次去德國,德國有一批非常厲害的隱性*,隱性*這個詞是德國的學者赫爾曼西門提出來的,我們德國為什么在歐洲很厲害,因為我們是隱性*。什么是隱性*,三個特點,在一個細分行業中*。銷售額一年大概一至兩個億美元左右。第三,它不為人所知,沒有人知道它。這個概念到今天,世界*沒有變,不為人所知沒有變,第二條可能變了,當年是億美金,現在是三億,五億的樣子。
德國這樣的企業將近有三千家。我們做了一個調研,我們認為未來五年內,將近三千家隱性*中的40%會消失。德國人跟我們講,德國*的三千家,未來五年內40%會消失。是硬件革命,硬件革命把你這些隱性*的制造優勢瓦解了,基礎路徑不是原來的,是對制造流程的理解,不再是現前的變革,而是把你繞開。原來形成的能力,所形成的模具,所形成的機床,不太需要了。這個是兩個大的革命性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