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試驗機歷史及檢定分析
閱讀:436 發布時間:2021-2-25試驗機歷史及檢定分析
其中50000磅材料試驗機為當時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制造的第一臺材料試驗機,可以進行有關材料機械性能的一系列靜力試驗。
計算機控制系統對試驗過程的控制和數據處理符合相應金屬、非金屬及復合材料國家標準的要求、試驗報告多樣化如WORD、EXECEL等方式。本機無污染、噪音低,效率高,具有較寬的調速范圍。本機適用于各種金屬、非金屬及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指標的測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
1930年,鄧曰謨被聘為北洋大學教授。南京國民政府*規定,凡是工科院校必須建立實驗室。但當時的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幾乎全靠進口,且價格昂貴,如一臺50000磅材料試驗機需花費15000多美元,而政府對學校的撥款及為有限。
1932年至1933年,鄧曰謨依托機械研究社,經過一系列艱苦試驗,成功地設計制造出了材料試驗室、水力實驗室的一系列儀器設備,如油壓試驗機、沖擊試驗機、水泥拉力機、流速計、混流水泵、兩級水泵、水輪機等,除了裝備北洋大學的材料試驗室和水力實驗室外,還供給山東大學、中山大學、河南大學、重慶大學、焦作工學院、河南水利專門學校及全國其他許多高校的有關實驗室使用。
鄧曰謨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開始自己在機械工程領域的探索和奮斗的。
根據試驗機被檢區間的力值,將相應力值的標準拉力試樣裝夾在試驗機上,GB/T228-2002標準規定的速度讓試驗機對標準拉力試樣進行拉伸,當標準拉力試樣處于拉伸狀態時在其上裝上引伸計或貼上應變片,讓拉力試驗機繼續對標準拉力試樣進行拉伸,引伸計或應變片將標準拉力試樣的伸長量顯示出來,該方法利用胡克定律,根據標準拉力試樣的伸長量換算為力值與試驗機度盤力值進行對比,來確定試驗機的精度。
該方法簡化了檢定的操作過程,對試驗機原始拉伸狀態的日常檢定帶來方便和標準化。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鄧曰謨下決心自己設計、自己制造。
材料試驗機歷史我國第一臺材料試驗機是由鄧曰謨教授研制的。鴉pian戰爭中誕生的中國近代機械工業,從一開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點,中國民族資本創辦的企業一直處于帝國主義、feng建zhu義和官僚買辦的重壓之下,境況十分艱難。
直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機械工業仍然及為落后,主要的機器設備都是依賴進口,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也大都由洋人把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