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環保風暴席卷16省:是災難還是機遇?
閱讀:264 發布時間:2017-10-18“鐵在吼,鋁在叫,配件在咆哮,原料成本發高燒,環保也來湊熱鬧”
一段笑語,成為很多制造企業當下狀態的寫照。在這場遍及全國的環保整治中,面對成本的上升和生產方式的淘汰,每一天都有大量企業在“風暴”里飄搖。
環保風暴
是災難還是機遇?
“對違法違規企業,該停產的停產,該治理的治理。”在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竺效看來,對違規企業依法依規處罰,不應該有的商量余地。
環保督查作為國家為淘汰落后產能而亮劍的一種手段,在規范企業注重環保的同時,加速了行業優勝劣汰。這就意味著,不注重研發、不注重工藝質量,低質低價拼市場的時代要結束了。“散亂污”企業的違規生產,也將被終結。
大浪淘沙,哪些企業先過了這一關,建立起以新技術、新模式、新管理為主的競爭優勢,哪些企業就會活得更好。由此看來,環保風暴對邁出工業化轉型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注重的環保企業有了更多發展空間,也推動了其產業升級的加速。
嚴冬將至
制造業何去何從
環保部環境*局長田為勇表示,今年秋冬季強化督查*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總體目標只有一個,即zui大限度減少污染天氣的出現。
《“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到的“散亂污”企業中,涉及對環境污染的鑄造、化工、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業無一漏網。
制造業對環境的污染究竟多嚴重?據統計,我國每生產1噸鑄件的三廢排放量是有的工業發達國家的10倍。面臨環保檢查,部分相當規模的企業在督查中被迫停產。
難道,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我們只能選擇一個嗎?
綠色制造的春天近了
環保風暴是對落后產能的出清,更是對企業的保護。悲觀抵觸是行不通的,只有及時補齊環保短板,才能涅槃重生。
隨著工業發展向調整優化結構、注重效益環保轉變,制造業的綠色發展勢在必然。以制造業過程中的打磨為例,人工打磨不僅廢氣廢渣得不到*收集,對工人健康也是一種威脅。為了走出困境,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做出生產方式的調整,將*的環保打磨引入生產中。
在很多采用智能化生產的工業車間,都會發現大連譽洋研發的去人工自動化打磨設備的身影。
整個打磨過程都在封閉的機床結構內完成,而且配備了*的自動排屑系統,無需人工進行清理。打磨時產生的金屬粉塵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集和處理,避免對環境的破壞,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
普通人工打磨需20分鐘完成的部件,智能設備打磨僅用2分鐘。性能比肩外國產品,價格僅需其二分之一,可謂是一舉三得,省錢,,環保。在環保整治的風暴中,譽洋仿佛一股春風,為徘徊在轉型路口的制造企業帶來了福音。
環境數據提改善了,環保工作只勝利了一半,工業的改造升級才是我們共同參與的持久戰。未來,譽洋將參與到更多工業企業的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為實現制造強國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