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船廠打磨工生存啟示錄
閱讀:2502 發布時間:2016-12-28提起造船業打磨,似乎總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由于鑄件的體積和重量較大,所以無論從打磨的工作量還是打磨的難度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必要的時候還要登高,會對作業工人的生命安全帶來隱患。
福州的李德友師傅就是一名船廠打磨工。在福州一家造船公司已經有十年的工齡了。李德友說打磨工的艱苦心酸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但是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工作。
“涇渭分明”的工作服
李德友工作時的形象,可以說幾十年如一日。尤其是他“涇渭分明”的工作服,衣服原本的顏色應該是灰黃色,但是卻有著幾塊明顯的黑色,在肩膀,后背,小臂等處清晰可見。李德友解釋說,這是因為汗水粘著粉塵。
打磨過程中汗水和粉塵混合附著到工作服上
艱苦的工作環境
哪里需要打磨,他就要到哪里去,焊接后的船板連接處高低不平,這時候需要打磨;船板涂漆前也需要打磨,這樣油漆才能更牢固地附在鋼板上,船體才不容易生銹。當然船體的有些位置,看起來讓人難以接受。比如說淡水艙,zui矮處也只有半米高,整個人需要蜷縮著,才能進去工作。
打磨的時候,哪怕是在夏季也要全副武裝,為了保證不吸入過多的粉塵,還需要帶上雙重口罩,據李德友回憶當他*次戴上雙重口罩時,剎那間覺得呼吸困難。
船艙打磨時全副武裝 “深入虎穴”
zui難熬的夏季
李德友說,他zui害怕在夏季工作,天氣本就熱,為了防護,還得將自己包裹在長衣長褲中,有時候還需要戴上雙重口罩,耳朵要塞上耳塞。大多數的時候他要在封閉的艙室里進行工作,相比外面里面更悶熱。有一年的夏天,李德友和工友負責為一艘散裝船的各個小艙進行打磨。有的部位空間狹窄,人只能躺在甲板上慢慢挪進去。鋼板被太陽曬得發燙,如果直接躺在上面就會變成“烤肉”,他只能在身下墊了多層硬紙皮。打磨產生的火花四處飛濺,空間狹窄無處躲避,他戴上安全帽,還得把厚厚工作服的衣領扣緊。砂輪轉動,“火星雨”還是旋轉著射向船體再反彈到李德友身上,隔著工作服,他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每次“火星雨”落下帶來的灼熱感。每個小艙大概需要打磨20分鐘,每次打磨完出來后李德友總要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
船艙打磨完出來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反思
李德友的生存狀態是千千萬萬中國打磨工人生存現狀的縮影,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工作。可是,在其它發達國家,諸如此類的打磨工種已經鳳毛麟角了。因為發達國家企業基本實現了打磨的自動化,已經不需要人工作業了。可是在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開發和創新方面,規模化的自動化打磨還處于方興未艾的起步階段。
希望
如果在中國實現打磨自動化,很多企業只能花高價錢去購買國外的設備。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不得不望而卻步。但是,一些擁有遠大理想和科技實力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了科技創新的步伐。大連譽洋工業智能有限公司,在工業化自動打磨領域,研發生產出了一系列的智能設備和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作業。
從上面的文章當中我們得知,李德友師傅從事的主要是船體焊縫的打磨以及船板的打磨拋光。那么針對這一領域,大連譽洋工業智能有限公司的就有專門的焊縫打磨拋光機器人。
以智能和環保為靈魂的焊縫打磨機器人
——HWO2 、HW04 焊縫打磨拋光單元
剛柔并濟——的結構設置
KUKA機器人本體,提供穩定可靠的動力;針對不同的產品,該機器人可以在30分鐘內更換夾具和*,靈活性,柔性十足。
人腦替代——高柔性,離線編程
系統具備離線編程功能,可對新產品進行離線編程,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提高拋光質量,減少廢品率。
強勁而靈活的手臂——工件萬向旋轉系統
自動翻轉系統的設置有效的增大了機器人的可達性,由譽洋自行設計。按旋轉終端設置定位工裝通用接口,可快速更換。旋轉軸由伺服電機同步控制,另增設外部編碼器,構成閉環控制,與機器人聯動協同。該系統性能可靠、安全,具備較高靈活性和高精度,提高打磨拋光質量。
行走自如——滑動工作臺
滑動工作臺可以承載工件及夾具進行移動,使工件變換位置以滿足不同的工作需要。也可在該滑臺上增設其它翻轉或旋轉軸,滿足使用要求。該設備由伺服電機控制,具有傳動精度高、定位準確、響應速度快的優點。
人眼替代 ——激光測量系統
如果你覺得機器人無法像人一樣能夠察覺打磨時產生的誤差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款機器人配備了激光測量系統可以檢測零件被加工表面尺寸,并將數據反饋給機床,通過運算自動補償由于鑄造公差與夾具公差所引起的加工誤差。
有力有節——實時力量控制系統
與系統進行信息交互,對打磨過程中的打磨力及打磨位置可以進行自動調節,保證打磨力的穩定輸出,避免因工件自身誤差導致工件加工時出現不良現象。
遠離粉塵污染 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自動排屑系統 [選配]
打磨所產生的鐵屑可通過本系統及時排出,減少人工清理的操作時間,降低操作風險,提高設備使用效率。
(注: 人物及選題來源 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