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公司
閱讀:6953 發布時間:2009-5-11正在建設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大型設備裝配廠房雄姿初現
【據中國航天網2009年2月6日報道】
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天,對天津濱海新區來說并不算冷,歲末年初幾場紛紛揚揚的瑞雪,將蜿蜒的渤海海岸線和奔涌的大海融為一體,在長天的襯托之下,呈現出一個孕育著美好與吉祥的銀色世界。
前不久,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如火如荼,航天器制造及其應用產業化(天津)基地和無人機及環保設備制造產業化基地隆重奠基,以這三個基地為核心的11家公司同時成立。當前,集團公司航天天津基地建設已進入規模發展階段,一個*的航天綜合產業基地將在這里拔地而起。
帶著對航天天津基地早日建成的期盼,這個冬天記者到這里來看“海”。
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規劃設計效果圖
高樓平地起 妙手繪藍圖
一院院長助理、能力建設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楊雙進已經記不清在天津與北京之間往返過多少次,作為一院負責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的總指揮,有兩個“快速”一直讓他感嘆不已:北京到天津的城際快軌僅需27分鐘,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日新月異。
早在2003年,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一院就啟動了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選址的工作,在“天”(天津)、“南”(深圳)、“海”(海南)、“北”(北京)4套方案中,zui終確定天津為*地域,并于2007年獲得原國防科工委的選址批復。“當時,主要考慮到我國運載火箭的根基在北京,選址不宜太遠,同時還要進行火箭的海上運輸,加上國家把天津濱海新區確定為重要的戰略開發區,綜合發展前景很好。因此,集團公司zui終讓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落戶津門。”楊雙進介紹說。
2007年9月6日,一院與天津市政府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商定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劃征3000畝土地用于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建設。2007年10月30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隆重開工奠基。備受關注的“大火箭”,終于進入實質性建設發展階段,航天人“2014年實現首飛”的鏗鏘話語也更加擲地有聲。
高樓平地起,白手繪藍圖。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不僅涉及一院的發展,更關系著我國航天事業的戰略發展。如何zui充分地利用好這3000畝土地?集團公司及一院開展了多方面的協調和論證,并由專家組根據我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需要,本著工藝先行的思路,對產業化基地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把整個產業化基地劃分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區: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產區、軍民結合區、生產輔助配套區。其中,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產區為1719畝;軍民結合區約850畝;生產輔助配套區300多畝。
如今,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產區建設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已完成公開招投標并開始施工的有焊接、鉚接、鍛造、鑄造、機加、鈑金、表面處理、綜合協調樓等8個廠房;作為*個開工項目的大型設備裝配廠房建筑面積近2.8萬平方米,2008年底已完成主廠房全部鋼架結構施工、輔樓網架結構施工。
在楊雙進辦公室墻壁上掛著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產區規劃圖上,一個融科研生產各功能廠房和景觀帶為一體的宏偉建筑群展示了該區域未來的雄姿。據介紹,該生產區將分期建設,預先規劃及預留用地能基本滿足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今后較長時間發展的需要。
在硬件建設的同時,一院還圍繞基地的發展進程,成立了包括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等項目在內的3家公司,一個集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產、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和輔助配套的產業化基地,預計在2011年左右將為美麗的天津海濱增添壯麗景觀。
航天器制造及其應用產業化基地規劃設計效果圖
在天比翼鳥 在地齊頭飛
2008年12月28日,又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日子。集團公司和天津市的合作再結新果,五院和十一院兩個產業化基地落戶天津。
10余年前,北京唐家嶺航天城一期工程的建設用地1034畝,與此巧合的是,五院在天津籌建的航天器研制及其應用基地同樣規劃面積為1034畝。五院黨委書記李開民在基地奠基儀式上形象地比喻:“這預示著和北京航天城同樣重要的另一個航天產業化板塊正在形成。”
根據整體統籌規劃,五院將利用天津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契機,實現518所整體搬遷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跨越發展。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五院天津產業化基地劃分為宇航產品研發和制造產業園區、航天技術轉化產業園區、衛星應用產業園區、航天開放協作產業園區四個部分,預計建成相對完整的航天器系列產品研發、研制、試驗、生產的產業鏈條,同時利用航天的技術優勢,建成衛星應用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基地,形成與北京基地互補、互動、配套的產業格局。
目前,五院結合天津產業化基地規劃,已經成立了對應于4個園區功能定位的4家公司,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結合自身在空氣動力技術領域的*優勢、順利完成華能集團海勃灣電廠煙氣脫硫示范工程項目的十一院,已經將煙氣脫硫、脫硝等環保設備制造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項目。因此,作為天津100畝無人機及環保設備制造產業化基地兩大板塊之一的環境工程項目,預計在未來3年內,為該院帶來10億元左右的產值。
在產業化基地奠基當天,十一院自主開發的一架全數字化控制的無人機盤旋空中,實時傳輸著奠基儀式的整個過程。作為軍民兩用產品,十一院看中了無人飛行器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在產業化基地建成后,預計將形成彩虹系列無人機批量生產的能力。
目前,五院和十一院的兩個產業化基地都開始了打樁建設,預計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期工程建設。
與此同時,航天神舟軟件公司和航天時代置業公司也同時搶灘津門,成為集團公司航天天津基地的重要力量。其中,航天神舟軟件公司聯合其他兩家公司成立的天津神舟通用公司,將致力于大型通用數據庫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通過整合神舟軟件“十五”期間自主研發的大型通用數據庫技術和另兩家公司的優勢產品,成為掌握核心技術zui為全面的國產數據庫廠商。
冬天即將過去,春潮已經萌動。對于航天天津基地來說,2009年必將是一個大干快上、突飛猛進的好年景;在海闊天空的壯美背景下,這方中國航天的新沃土必將迸發出無限生機。
無人機及環保設備制造產業化基地規劃設計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