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武漢、深圳、東莞激光產業成“三足鼎立”之勢
閱讀:846 發布時間:2016-5-18隨著近年來大力推進“機器換人”,作為智能制造重要載體的激光智能裝備產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據了解,激光產業及加工服務附加值每年不斷上升,武漢、深圳、東莞三大激光產業基地擁有激光生產企業500余家,遍布全市的小型激光加工站更是成千上萬。
武漢激光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經過數年積淀,武漢激光產業發展是我國zui大的激光產業化基地,是國家*批復的國家激光加工*產業化基地。2000年5月,湖北省作出建設“武漢·中國光谷”的重大決策;2001年,原國家計委、*批準依托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據中國光電子行業協會激光分會統計,全國長年有激光定型產品生產的激光企業有200家左右,而在“武漢·中國光谷”內集中了多家實力處于國內前列的激光企業。在全國僅有的4家超億元銷售額的激光企業中,“武漢·中國光谷”占有3家。
近十幾年以來,經中國政府、技術專家和企業及廣大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中國激光業已取得了超乎尋常的發展,并且初現中國激光產業的雛形,在國內部分激光產品市場上,中國激光業又重新占有主導地位。其中,武漢激光應用設備生產企業集群明顯代表著國內激光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是中國激光業的一個縮影。
盡管如此,在武漢激光產業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人才缺乏使激光應用產品的開發速度緩慢,開發能力低。其次,科技經濟結合的有效機制未形成,致使激光企業難以支持科研機構的長遠研究,無法實現科研機構與企業深層次的合作。
深圳激光產業發展強勁有力
近十幾年來,深圳的激光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與光谷相比,武漢的激光產業發展步履稍顯“蹣跚”。深圳的激光產業大有迎頭趕上之勢。從數據來對比,目前,光谷已聚集200多家激光企業,產值逾150億元,占據全國激光市場半壁江山。而深圳的激光產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產業規模達100億元,成為繼武漢之后的國內第二大激光產業聚集地。
以大族激光為例,早在2004年,深圳大族激光上市,產值4億元,凈利潤4600萬元。2006年,產值8.5億元,凈利潤9000萬元。2008年,大族激光瞄準激光工業設備,融資9億元,迅速占領了市場。到2014年,大族激光實現產值55.93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7.07億元,同比增長37%。
在深圳,除了大族激光、光韻達兩家上市企業外,還有聯贏激光、光大激光、創鑫激光等非上市公司,全面覆蓋激光產業上中下游以及應用產業。
激光產業發展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分秒必爭。在孫文看來,光谷激光之所以發展變緩,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激光產品使用地區集中在珠三角,從地理位置考慮,武漢距離使用市場距離較遠;二是因為近些年武漢激光企業將大部分精力用在技術研發及制造上,缺乏對于市場拓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更缺乏對資本運作的認識。
東莞激光產業發展得天獨厚
事實上,隨著*制造領域在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方面的突飛猛進,機器人在制造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機器人與激光技術的結合,則可為智能制造提供的解決方案。“比如在3C行業中激光自動切割、自動打標、自動檢測等,為大型代工廠實現機器換人、節約成本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以東莞較為發達的服裝產業為例。據介紹,傳統的牛仔人工洗水工藝,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學藥品,這對水資源、從業者身體健康傷害巨大,且各道工序加起來,至少需要1個鐘。而一臺激光機器,對著一件牛仔褲掃一掃,有水洗圖案效果的牛仔褲便出來了,前后僅需20秒鐘。而且1個工人便可操作4臺機器,約40人就可以完成傳統牛仔褲洗水工廠200名工人80%的工藝量。
“激光智能裝備將在轉型升級中扛大旗、挑大梁、唱大戲。”上述負責人表示,東莞作為加工制造業名城,緊鄰擁有上千億裝備制造業的廣州以及擁有140億激光產業鏈的深圳,可謂得天獨厚,發展激光產業的基礎與應用市場非常巨大,在東莞打造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園大有前途。
據統計,目前東莞擁有激光生產企業40余家,專業加工服務企業10余家,成百上千的小型激光加工站遍布全市。主要激光生產企業包括大漢激光、大族粵銘、盛雄激光、正業科技等;而加工服務企業有東莞光韻達、光谷茂和、通快(東莞)、和勝激光、新力激光等。
為了打破發展分散、附加值不高的局面,目前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與道滘鎮已開始聯手共建廣東省激光裝備產業園。據介紹,產業園計劃投資金額達到36億元,擬選址廣深高速道滘出口地段,協助導入部分規模以上激光企業,后期實現產業集群化,并建立激光研究院,形成工程研發、設計展示、生產制造、項目孵化、激光加工、技術應用、市場銷售、產品檢測、成果鑒定、人才培訓、上下游產業鏈貫通、行業配套發展的華南地區重點激光產業基地,同時,將與武漢、深圳的激光產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產生強大的產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