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智能化制造成機床企業升級方向
閱讀:397 發布時間:2014-9-27盡管中國機床行業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走過了工業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但其中的差距依然存在,核心競爭力依然不足,
在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際,機床業務受到多方面壓力,只有那些在研發和創新方面先行一步的企業才能市場需求,適應產業升級的需要,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升級的方向:智能化制造
從現象上看,中國機床用戶都在拼價格,使用上追求簡單,可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不可避免。羅百輝認為,低價競爭在中國不可能成功,中國機床要升級必須走差異化道路,通過智能創新提高用戶的附加值。在中國機床整個市場消費額中,60%靠進口,合資,40%來自國產。而這40%的國產機床的競爭主要是中低端產品,進口的大多數是產品。
從供應端看,很多機床制造企業在遇到市場壓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價,并向供應鏈轉壓,而不是去想辦法提高附加值。過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質下降,惡性價格競爭,企業效益不好,贏利有限,使企業減弱再發展能力。
再從用戶端看,由于用戶在使用上過于追求簡單、方便、省事,直接導致機床過于標準化,工藝適應性不好。這就如同傻瓜相機與專業相機使用理念的不同。如果我們始終執拗于傻瓜式的應用,不能利用機床制造過程中的二次開發,創新,不能很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藝路線,中國機床制造的水平將很難達到*。這也正是國內機床與*機床制造的主要差距所在。
升級的路徑:開放式創新
機床制造要智能化,首先需要機床的思維智能化,而智能化就必然要求與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要有很好的開放性,這是智能化制造的一個關鍵前提。只有在一個開放性強的數控系統平臺上,人們才有機會把你的創新構想融入機床中。機床廠家必須緊跟加工工藝的發展要求,通過二次開發為zui終用戶創造更多的優化工藝策略,以及在編程、安裝、調試、維護和網絡等非直接加工動作方面的使用方便性。
毋庸置疑,中國機床企業想要發展進步,首先要觀念更新,一個企業的創新必須有*的創新理念和方法;其次要有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包括制度、體系,并貫穿到技術和管理中去;此外,一個的企業還必須有健康的品質和高尚的社會責任,方可稱得上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