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釣魚島事件波及日系品牌 中國機床業獲
閱讀:1638 發布時間:2012-9-28
隨著釣魚島之爭,中國強勢態勢反擊,先后派出了16艘公務船,其中兩艘護衛艦赴釣魚島海域巡視,日本稱中國在釣魚島海域執法船增至20艘,或針對日本。野田在當選黨首表示釣魚島之爭寸步不讓,消息稱日本海上保安廳數十名*21日晚登上釣魚島,準備對付有可能登陸該島的中國臺灣保釣船。
此消息一出便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日游行,民眾的反日情緒日漸高漲,多家日企出于安全等方面的顧慮,紛紛關停在華工廠。
受釣魚島事件影響,中國國內抵日情緒上漲,日系品牌遇到近年來zui嚴重的抵制。多家日企在華職工休假,日企出差中國人員暫緩。機床行業也受到了這些民族情緒的影響,日系品牌的機床產品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國產機床產品受到更多的關注,在短期內刺激了銷售。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邀行業研究員、中國制造業*聯盟負責人羅百輝表示,中國人抵制日貨短期內對日本市場影響有限,東南亞市場可起到緩沖作用。
日企在華現狀
行業主要品牌現狀
汽車豐田汽車公司:豐田Toyota、雷克薩斯LEXUS(以前叫凌志,豐田的品牌)、賽昂SCION部分中國工廠9月18日停工
本田株式會社:本田HONDA、謳歌ACCURA(也叫阿庫拉阿庫拉,本田的品牌)廣州及武漢工廠9月18日至19日停產
日產汽車公司:日產NISSAN(以前叫尼桑)、英菲尼迪INFINITI(以前叫無限,日產的品牌9月18日至19日停產兩天
馬自達株式會社:馬自達Mazda9月18日至19日停產兩天
三菱汽車公司:三菱Mitsubishi、扶桑FUSO
鈴木株式會社:鈴木SUZUKI
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五十鈴ISUZU
電子電器日立Hitachi:家用電器、電腦產品、半導體等
索尼Sony:橫跨電子3C、游戲、金融、娛樂領域等2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19日復工
松下Panasonic:家用電器、數碼通信、辦公產品、航空等3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
東芝TOSHIBA:家用電器(擁有三洋電器)、數碼通信、醫療等
夏普Sharp:家用電器、數碼通信、辦公產品等
佳能Canon:電子機器、光學儀器、半導體等3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19日復工
尼康Nikon:相機等數碼、光學和影像產品
卡西歐CASIO:電子儀器、計算機、手表
零售企業永旺集團:在大陸和香港以"佳世客"和"吉之島"(JUSCO)名稱營運青島佳世客暫時關閉
三越伊勢丹控股:伊勢丹分布在上海和天津、三越分布在上海和中國臺灣
伊藤洋華堂:分布在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在北京稱為華堂商場13家華堂超市暫時關閉
7-11(商標標示為7-ELEVEn):*zui大的連鎖便利商店集團198家便利店暫時關閉
日化企業資生堂Shiseido:珂麗柏蒂ClèdePeauBeautè、姬芮Za
嘉娜寶Kanebo:印象之美Impress、芙麗芳絲Freeplus
高絲kose:黛珂COSMEDECORTE、高絲KOSE
獅王LION:口腔護理、洗滌用品等青島工廠9月17日、18日停工
服裝企業優衣庫UNIQLO: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個城市19個中國零售點9月18日關閉
美津濃MIZUNO
煙酒及食品明治meiji:奶粉、糖巧克力
三得利suntory:咖啡飲料、啤酒、洋酒
注:以上為日本企業和品牌節選;空白表示目前沒有詳細信息
國內輿論有關“不買日本車、不用日本電器、不去日本旅行”的“三不主義”情緒日益膨脹。上個月,日系汽車在國內市場上的慘淡經營狀況更是印證了國人對日本產品的態度。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中日兩國較為火熱的經貿合作關系在未來很可能會有所降溫,中日之間或將爆發“經濟大戰”,市場中與日本企業形成直接對手關系的公司有望從中獲益。
除國產汽車企業及從事特殊紙類業務的凱恩股份外,分析人士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公司也是很期待。湘財證券分析師朱禮旭指出:“日本出口中國zui多的產品是電子消費品及機械類產品,中國在電子產品方面暫時還無法與日本比肩,但工程機械產品卻有一定優勢。尤其是挖掘機方面,我國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徐工重工都有較高的水準,雖然部分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進口,但整體上說,卻已具有同日本產業*競爭的能力。”
“從大環境來看,市場走向仍然會以產品需求為導向,”羅百輝認為,中日兩國的此次爭端對國內的旅游、軍工行業帶來一定的利好機會,但國內產業能否真正可以有所發展還要看市場需求。此外,說到與日本產品的競爭或對抗,還應認清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及產品水準,只有兩方產品在質量同等、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中國才能真正替代日本產品。
另外,羅百輝表示,國內以挖掘機、起重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企業將會獲得利好,由于受群眾情緒及市場預期的影響,資本市場對此也會有所體現。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機床工業會公布了日本2012年8月份機床訂單額為963億日元(約合12.3758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6%,且已連續4個月低于去年同月實績。8月份機床訂單額時隔7個月跌破判斷訂單需求是否堅挺的基準1,000億日元(約合12.8513億美元)。
李俊指出:“國人的情緒和市場上的猜測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在此輪風波過去后,市場還是會按照它本身的路線走下去。”
此消息一出便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反日游行,民眾的反日情緒日漸高漲,多家日企出于安全等方面的顧慮,紛紛關停在華工廠。
受釣魚島事件影響,中國國內抵日情緒上漲,日系品牌遇到近年來zui嚴重的抵制。多家日企在華職工休假,日企出差中國人員暫緩。機床行業也受到了這些民族情緒的影響,日系品牌的機床產品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國產機床產品受到更多的關注,在短期內刺激了銷售。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邀行業研究員、中國制造業*聯盟負責人羅百輝表示,中國人抵制日貨短期內對日本市場影響有限,東南亞市場可起到緩沖作用。
日企在華現狀
行業主要品牌現狀
汽車豐田汽車公司:豐田Toyota、雷克薩斯LEXUS(以前叫凌志,豐田的品牌)、賽昂SCION部分中國工廠9月18日停工
本田株式會社:本田HONDA、謳歌ACCURA(也叫阿庫拉阿庫拉,本田的品牌)廣州及武漢工廠9月18日至19日停產
日產汽車公司:日產NISSAN(以前叫尼桑)、英菲尼迪INFINITI(以前叫無限,日產的品牌9月18日至19日停產兩天
馬自達株式會社:馬自達Mazda9月18日至19日停產兩天
三菱汽車公司:三菱Mitsubishi、扶桑FUSO
鈴木株式會社:鈴木SUZUKI
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五十鈴ISUZU
電子電器日立Hitachi:家用電器、電腦產品、半導體等
索尼Sony:橫跨電子3C、游戲、金融、娛樂領域等2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19日復工
松下Panasonic:家用電器、數碼通信、辦公產品、航空等3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
東芝TOSHIBA:家用電器(擁有三洋電器)、數碼通信、醫療等
夏普Sharp:家用電器、數碼通信、辦公產品等
佳能Canon:電子機器、光學儀器、半導體等3家中國工廠停工至9月18日,19日復工
尼康Nikon:相機等數碼、光學和影像產品
卡西歐CASIO:電子儀器、計算機、手表
零售企業永旺集團:在大陸和香港以"佳世客"和"吉之島"(JUSCO)名稱營運青島佳世客暫時關閉
三越伊勢丹控股:伊勢丹分布在上海和天津、三越分布在上海和中國臺灣
伊藤洋華堂:分布在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在北京稱為華堂商場13家華堂超市暫時關閉
7-11(商標標示為7-ELEVEn):*zui大的連鎖便利商店集團198家便利店暫時關閉
日化企業資生堂Shiseido:珂麗柏蒂ClèdePeauBeautè、姬芮Za
嘉娜寶Kanebo:印象之美Impress、芙麗芳絲Freeplus
高絲kose:黛珂COSMEDECORTE、高絲KOSE
獅王LION:口腔護理、洗滌用品等青島工廠9月17日、18日停工
服裝企業優衣庫UNIQLO: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個城市19個中國零售點9月18日關閉
美津濃MIZUNO
煙酒及食品明治meiji:奶粉、糖巧克力
三得利suntory:咖啡飲料、啤酒、洋酒
注:以上為日本企業和品牌節選;空白表示目前沒有詳細信息
國內輿論有關“不買日本車、不用日本電器、不去日本旅行”的“三不主義”情緒日益膨脹。上個月,日系汽車在國內市場上的慘淡經營狀況更是印證了國人對日本產品的態度。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中日兩國較為火熱的經貿合作關系在未來很可能會有所降溫,中日之間或將爆發“經濟大戰”,市場中與日本企業形成直接對手關系的公司有望從中獲益。
除國產汽車企業及從事特殊紙類業務的凱恩股份外,分析人士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公司也是很期待。湘財證券分析師朱禮旭指出:“日本出口中國zui多的產品是電子消費品及機械類產品,中國在電子產品方面暫時還無法與日本比肩,但工程機械產品卻有一定優勢。尤其是挖掘機方面,我國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徐工重工都有較高的水準,雖然部分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進口,但整體上說,卻已具有同日本產業*競爭的能力。”
“從大環境來看,市場走向仍然會以產品需求為導向,”羅百輝認為,中日兩國的此次爭端對國內的旅游、軍工行業帶來一定的利好機會,但國內產業能否真正可以有所發展還要看市場需求。此外,說到與日本產品的競爭或對抗,還應認清各自不同的市場定位及產品水準,只有兩方產品在質量同等、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中國才能真正替代日本產品。
另外,羅百輝表示,國內以挖掘機、起重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企業將會獲得利好,由于受群眾情緒及市場預期的影響,資本市場對此也會有所體現。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機床工業會公布了日本2012年8月份機床訂單額為963億日元(約合12.3758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6%,且已連續4個月低于去年同月實績。8月份機床訂單額時隔7個月跌破判斷訂單需求是否堅挺的基準1,000億日元(約合12.8513億美元)。
李俊指出:“國人的情緒和市場上的猜測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在此輪風波過去后,市場還是會按照它本身的路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