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尹渝:裝配鉗工36年 毫厘之間助力中國航空事業
2018年12月20日 16:54機床商務網點擊:3543
【中國機床商務網欄目 行業精英】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在這個處于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產業里,手工工人雖然越來越少,卻也不可被替代。在四川就有這樣一位裝配鉗工,他加工過數十萬的航天火工品零件,贏得過無數榮耀,他就是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班組班長楊尹渝。

1979年4月26日,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研制的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上了天空,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四十多年來,中國航天人一系列的騰飛書寫著中國航天科技的自豪!而這份榮耀的背后凝聚著的是無數中國航天工作者的心血。

楊尹渝是中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火工品零件裝配鉗工,如今從事裝配鉗工已有37年。楊尹渝表示,在火箭上每個動作的改變都涉及到火工品,對于火工品的制造來講,沒有好與壞,只有成與敗,因為一發火工品就是一發火箭。
點火器相當于一發火箭的引線,而蓋帽是點火器上為重要的一個零件。蓋帽組件刻痕加工點火器蓋帽是一項極為復雜和重要的工序,它的成與敗決定了一發火箭能否順利升空。

楊尹渝說道:“接到這個任務之后我們就開始進行研制,當時來講的話沒有其他的技術可以借鑒,當時采用了很多方法,包括開始的話在一些鉆床,包括在一些設備上進行刻制都沒有成功。”
八十年代初,楊尹渝受命自主研發點火器蓋帽刻痕技術,對于他們來說,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所以難度極大。可是楊尹渝深知要想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必須要發展中國制造。
“這個蓋帽的加工主要的難度是難在是純粹的手工加工,無法用機器完成。那么就是說刻出來的產品是無法用尺子衡量,無法檢測。只能進行抽試。因為一次操作失誤,把自己的手指這個中指剪切掉了,斷了縫合之后不管碰著什么它都會發痛,但總的來說自己還是把它堅持下來了。”楊尹渝回憶道。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一次刻痕加工至少需要工匠全神貫注一天的時間。楊尹渝用了一百多個日夜來反復試驗,經歷了上千次失敗,終于攻破了這道難關,這是我國在沒有任何國外技術和資源支持下,成功自主制造出的顆點火器蓋帽。
楊尹渝表示,蓋帽加工的成功,從八十年代初在火箭點火運用上面一直運用至今,而且保證了每次發射的成功,所以他們前面的付出和努力,通過發射的成功得到了自豪的感受。
在個人技藝超群的同時,楊尹渝也在團隊建設上卓有建樹。他和他的團隊承擔了以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為代表的多個型號配套火工品的鉗工粘接、裝配、加工等作業任務,每年創造的經濟效益達到五千萬元以上。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從探月工程到深空探測,他為歷次重要發射的圓滿成功作出了積極貢獻。
對于工匠精神,楊尹渝表示:“我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那就是在每天的工作中要求精益求精,在做每個工作工序的時候盡可能的達到一種和。”近年來,楊尹渝班組保持著裝配合格率98%、批報廢率為零的水平,未出現人為質量事故。在多個型號的大型飛行試驗和地面試驗中,由楊尹渝及其團隊生產的火工品均高安全、高可靠完成各項預定功能,為我國航天火工事業的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前不久,楊尹渝榮獲四川省首批“四川工匠”稱號。
37年,楊尹渝把整個青春貢獻給了這些精美的火工品,用匠心讓手里的工具變成堅實的基底。這種精神正是這半個世紀以來所有奮斗在中國航天事業一線的匠人們所秉持傳承的,他們用一生的心血為航天國防打造一道道穩固的基墻,為大國騰飛保駕護航!
楊尹渝說道:“雖然已經干了37年了,但是只要航天和國家還需要,我將繼續的保持這份熱情和初心,繼續為航天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視頻來源四川電視臺公共頻道《楊尹渝:裝配鉗工36年 毫厘之間助力中國航空事業》,由本網編輯根據視頻整理)
上一篇:張素麗:匠心獨運的“女漢子”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機床商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機床商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機床商務網,//www.wzmyfl.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