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近日,GB/T 14896《特種加工機床 術語》國家標準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辦,會議由全國特種加工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承辦,來自特種加工領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界的80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為特種加工機床行業的術語標準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主任委員朱荻,全國特種加工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標準化處副處長袁俊瑞出席會議,會議由標委會副主任委員姚建華主持。
標委會秘書長王應首先匯報了GB/T 14896《特種加工機床 術語》系列標準的背景情況、編制要求及工作計劃。上世紀90年代,標委會組織有關高校學者編制了GB/T 14896.1—1994《特種加工機床 術語 第1部分:基本術語》,這是我國特種加工機床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標準。三十年來,術語的規范化使用在特種加工機床產業發展及各類文件、教材、書籍編寫過程中發揮了指導和引領作用。目前,GB/T 14896已經發布了9個部分,第10部分正在制定過程中。隨著特種加工技術的不斷拓展及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各分支學科百花齊放,標準在實用性、準確性、全面性和先進性方面已不能滿足當前行業應用的需求,進一步修訂大勢所趨。
本次會議研討了《特種加工機床 術語》國家標準的第1~第4部分以及第8部分,與會專家分別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曲寧松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楊曉冬教授、合肥工業大學陳遠龍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張勤儉教授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紀仁杰教授牽頭起草的5項標準進行了術語名稱及定義的探討。5位教授均是特種加工行業各個專業領域的技術帶頭人,與標準起草工作組成員一道形成了由高水平學校領銜、高層次團隊協作的良好模式,為特種加工機床術語的標準化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