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政策法規】5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軟件、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終端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
《規劃》重點內容包括:一是明確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座,培育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增打造1-2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以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穗智管”行業覆蓋率達90%,電子證照用證率80%以上,公共數據開放數據集達到1600個,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和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桿城市。
二是提出制造業轉型路徑,將圍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全市工作部署,聚焦當前制造業企業轉型存在的瓶頸問題,開展四化(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轉型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優質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制定數字化轉型改造方案,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促進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發展。
三是提出數據價值化探索路徑,從制度保障、公共數據試點、粵港澳數據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包括加快《廣州市數據條例》立法進程,為數據流通應用奠定基礎;啟動廣州市公共數據運營試點,逐步推進公共數據的采集、使用和運營,挖掘數據價值;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域優勢,推動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深化粵港澳數據合作等。
四是提出了8項配套支撐工程,包括智能算力工程、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數字技術創新工程、軟件名園建設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四化”平臺賦能工程、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公共數據運營試點工程,全方位推進廣州數字經濟發展。
在提升新興領域產業能級方面,《規劃》提出:做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軟件、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終端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加快建設各類評估評測公共服務平臺,研發推廣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產品、技術及服務方面的評測方法與工具。發揮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產業優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鼓勵人工智能與醫療、交通、商貿等生產性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支持在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領域實施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工程。推動智能硬件產品的集成應用和推廣,研制智能穿戴、智能車載、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設備等智能產品。支持企業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工作,提升企業數據管理水平。支持海珠區加快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園等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導方向的特色產業園區,進一步打響“琶洲算谷”品牌,舉辦廣州·琶洲算法大賽,加快打造廣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態集聚和創新應用高地,在全市率先建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
快元宇宙產業前瞻性部署。開展NFT、VR/AR、腦機接口、智能芯片、智能算法、數字孿生、人機交互、區塊鏈等元宇宙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動元宇宙技術與制造、教育、醫療等場景結合,發展數字會展、全景導覽、線上購物、虛擬課堂、全景旅游等多種數字新業態,以及數字孿生工廠、未來城市等社會經濟賦能場景的應用推廣,拓展元宇宙行業發展新空間。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