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政策法規】近日,黑龍江有關部門印發《黑龍江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
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的通知
黑工信規聯發〔2024〕67號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中省直各有關單位:
《黑龍江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黑龍江省財政廳
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國家稅務總局黑龍江省稅務局
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
2024年4月24日
黑龍江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加快我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期間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引領、軟硬件一體化更新,以高端化提升、數字化轉型、綠色化升級、安全化改造為重點,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加快推進我省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到2027年,我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落后低效設備替代。針對工業母機、農機、鑄造和鍛壓、儀器儀表、冶金建材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床,鼓勵應用高端數控機床、智能校直裝備、自動化三坐標檢測設備等;農機行業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產技術及裝備;鑄造和鍛壓行業鼓勵企業采用高效節能熔煉、熱處理等設備,推廣短流程鑄造,鼓勵鑄造行業沖天爐(10噸/小時及以下)改為電爐;儀器儀表行業更新數控加工裝備、標定設備和計量設備等,鼓勵應用精密儀器機械結構熱處理和加工設備、色譜儀器中色譜柱的材料和填充設備等;紡織行業更新轉杯紡紗機等短流程紡織設備;冶金建材行業更新礦石破碎設備、冶煉設備等。積極推動能源行業設備更新,加快推進煤電機組“上大壓小”,實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按年度有序推進30萬千瓦以下老舊煤電機組以舊換新,新建超超臨界煤電機組;支持單機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機以舊換新、以大換小。〔省工信廳、省發改委,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2.更新升級高端先進設備。針對航空、船舶、光伏、動力電池、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重點推動航空行業全面開展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總裝集成能力、供應鏈配套能力等建設;船舶行業加快數控機床、激光切割機、自動化焊接設備、智能生產線、智能配電系統、電動起重設備等生產設備更新;光伏行業更新大熱場單晶爐、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大尺寸多主柵組件串焊機等先進設備;動力電池行業生產設備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級,重點更新超聲波焊接機、激光焊接機、注液機、分容柜等設備;生物發酵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空壓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等;玻璃行業重點向光伏壓延玻璃等高端生產設備方向更新。〔省工信廳、省國資委,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3.更新升級試驗檢測設備。面向我省產業振興重點領域,引導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工業產品質量控制與技術評價實驗室、中試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等環節,改造升級試驗檢測設施。圍繞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汽車等重點領域,推動更新智能檢測、電子測量、試驗臺等儀器設備,以及數據采集、測量、仿真等系統,建設專用可靠性試驗、環境適應性試驗驗證平臺,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省工信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
4.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以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管控等環節改造為重點,推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工業控制裝備、智能物流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重點推動裝備制造業更新面向特定場景的智能成套生產線和柔性生產單元;電子信息制造業推進電子產品專用智能制造裝備與自動化裝配線集成應用;原材料制造業加快智能電動礦用卡車等新型智能裝備部署應用,推進浮選、冶煉等重大工藝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消費品制造業推廣面向柔性生產、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裝備;生物發酵行業推廣生物反應器,分離純化裝備等智能設備。〔省工信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進數字化系統應用。依托省重點研發計劃數字經濟等重點專項,組織在工業軟件、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攻克一批應用技術難題。加快推動研發設計類軟件、生產制造類軟件、經營管理類軟件、運維服務類軟件等數字化軟件系統在工業企業的普及應用。在電力裝備、重型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裝備制造領域,重點應用基于智能生產聯動系統的設備互聯與數據互通解決方案。在化工、新材料等領域,推廣關鍵工藝過程先進控制及設備智能化管控系統。在生物醫藥、食品等領域,推廣加工、質量、庫存等核心環節管理系統。〔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6.實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樹立示范標桿,引領帶動制造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精益管理、業務流程再造。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打造智能制造場景。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鏈接,培育數字化示范車間。圍繞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打造智能示范工廠。圍繞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組織高校院所、重點企業加快跟進算力、算法、數據等底層技術開發進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開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綜合管理平臺,建立多層次系統化的標識解析體系,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應鏈。〔省工信廳、省科技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邊疆地區城鄉網絡建設,深化移動和固定寬帶網絡覆蓋,加快向5G和千兆光網升級。提升城市熱點區域、工業企業和園區5G網絡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加快建設中國移動哈爾濱智算中心,全面提升智能算力規模和占比,夯實哈爾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算力基礎,提高傳統數據中心、IDC機房算力供給能力,推動小散舊數據中心利用云計算、綠色節能等技術進行整合升級。引導鼓勵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購買算力服務。聚焦高端裝備、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鼓勵大型集團企業、工業園區建立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以及行業企業推廣平臺應用與服務。〔省工信廳、省通管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
8.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面向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鋼鐵行業加快對現有高爐、轉爐、電爐等全流程開展超低排放改造,爭創環保績效A級;建材行業以現有水泥、玻璃、石墨等領域減污降碳、節能降耗為重點,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含鹽污水處理等相關裝備和技術;有色金屬行業加快綠色環保銅冶煉、再生金屬冶煉等綠色高效環保裝備更新改造,優化環境煙氣治理;皮革等重點輕工行業加快污水處理、固廢資源化再利用等綠色生產設備更新。依法對“雙超、雙有、超能耗限額”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嚴格執行產品設備能耗強制性國家標準,加快淘汰落后機電設備,推動淘汰類機電設備全部完成更新整改。〔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動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對照《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為重點,推動工業領域鍋爐、電機、變壓器、制冷供熱空壓機、換熱器、泵、電焊機、除塵器、通風機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推廣應用節能水平及以上用能設備,鼓勵更新改造后達到能效節能水平,力爭達到能效先進水平。編發省級工業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推廣目錄,爭取更多節能高效設備納入國家級推廣目錄。支持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持續提高能效先進水平產品設備應用比例。通過開展節能診斷挖掘工業節能潛力,引導企業有序實施用能設備更新改造。〔省工信廳、省發改委,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加快應用固廢處理和節水設備。以主要工業固廢產生行業為重點,更新改造工業固廢產生量偏高的工藝,升級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設施,提升工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紡織、造紙、皮革、食品等已出臺取(用)水定額國家標準的行業,推進工業節水和廢水循環利用,改造工業冷卻循環系統和廢水處理回用等系統,更新一批冷卻塔等設備。充分發揮節水標桿企業引領作用,推動鋼鐵、紡織、造紙、食品發酵等高耗水行業提升用水效率。加強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行業管理,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生產設備實施再制造。有序推進風電光伏、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梯次利用,加快推進齊齊哈爾、大慶、雞西、七臺河國家級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
11.推動化工和煤炭行業安全改造。面向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推廣應用連續化、微反應、超重力反應等工藝技術,反應器優化控制、機泵預測性維護等數字化技術,更新老舊煤氣化爐、反應器(釜)、精餾塔、機泵、換熱器、儲罐等設備,加快推動煉化老舊裝置實施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鼓勵企業更新升級傳感裝置、智能儀表、可視化監控等在線監測系統設備,妥善化解風險。推動化工園區結合省級認定和整改提升,積極實施基礎建設提檔升級工程,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提高煤礦防災、治災、抗災能力,推廣應用煤礦智能化、自動化技術裝備、智能化監測監控系統、災害預警系統,強化安全科技保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應急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提升民爆行業本質安全水平。大力開展民爆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加強民爆生產企業數字化建設,重點推動工業炸藥生產線全線5人操作向3人及以下提升改造;推動粉狀炸藥生產線更新換代為乳化炸藥生產線;淘汰起爆藥間斷式生產工藝和設備,升級新建全連續化、自動化、無人化起爆藥生產線;推動石油射孔彈生產線改造升級為連續化、自動化、數字化生產線,達到民爆行業生產少人化、無人化、本質安全化目標。〔省工信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加速信創產品應用。以規模需求為牽引,培育我省信創產業龍頭企業,吸引省外頭部企業落地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產品和技術研發投入,將符合條件標準的整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行業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信創產品納入省創新產品目錄,優先推廣使用。建立面向信創產業的國家級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測試、適配、驗證、運維保障等服務,加力培育信創產業生態。〔省工信廳、省委機要局、省新產業投資集團,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裝備。加大安全裝備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在全社會層面推動安全應急監測預警、消防系統與裝備、安全應急智能化裝備、個體防護裝備等升級改造與配備。圍繞工業生產安全事故、地震地質災害、洪水災害、城市內澇災害、城市特殊場景火災、森林草原火災、緊急生命救護、社區家庭安全應急等重點場景,推廣應用先進可靠安全裝備。〔省工信廳、省應急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供給能力提升行動
15.提升供給水平。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設備、工藝、技術創新需求,以揭榜掛帥、競爭擇優等方式遴選支持一批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加快突破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裝備、大型成套設備和智能農機裝備等重大技術難題。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圍繞高端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強化中試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研發一批新設備新產品。扎實開展千企技改專項行動,引導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推動我省裝備、電子等重點企業持續擴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產能。各市地統籌制定本地技術改造整體方案,圍繞“智改數轉網聯”,聚焦設備更新、工藝優化、數字賦能、綠色節能和管理創新,持續提升省內適銷對路產品供給水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6.鏈接引入外部供給資源。全面梳理省內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需求,以需求為導向,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合作,主動銜接國內外先進設備供應商,為我省企業設備更新提供高水平供給。挖掘我省市場空間、資源匹配、技術支撐和政策賦能等優勢,聚焦重點行業規模化更新需求較大的設備和產品領域,推動供貨規模較大的省外企業來我省落地,形成本地生產制造能力。〔省工信廳、省商務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動供需有效對接。建立工業企業設備供給和需求信息庫,全面掌握動態更新設備更新供需底數。依托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組織我省工業領域設備供給企業與其他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點領域對接。積極通過工信部相關平臺獲取全國設備和產品需求情況,組織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對照國家相關推薦目錄導向,推動建立優質供給企業白名單,向需求企業推廣產品應用。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建立我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匯集政策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提高供需對接效率。〔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營商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國有企業帶動。聚焦我省工業領域駐省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強化政策和標準宣貫,推動依法依規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力度。圍繞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水供應業,鼓勵引導駐省央企率先行動,積極爭取央企集團支持,制定設備更新計劃并組織實施。分級推動地方國有企業全面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要求,按要求淘汰老舊設備,加快更新先進設備。強化對國有企業設備更新的監管考核。〔省發改委、省國資委、省工信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標準引領。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快實施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相關標準,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推動我省更多企業產品進入《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目錄》《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發動駐省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參與設備更新相關國標、行標的立項工作。強化標準宣貫,引導我省企業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供給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嚴格執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配合制修訂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完善風力發電機、光伏設備及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省市場監管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財稅支持。對接國家導向加強設備更新項目謀劃儲備,爭取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方向)等中央資金支持。按照國家部署,加大對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支持力度,認真落實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優惠政策,以及設備更新相關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用好用活技術改造貼息、智改數轉技改支持、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獎勵、工業企業節能降碳改造等省級現行政策,以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安全化為重點,省級財政對重點項目進一步加大投資補助力度。鼓勵各市地結合實際制定本級政策措施。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金融支持。搶抓政策窗口期,推薦我省重點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建立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融資對接機制,按照備選項目白名單建立主辦行制度,一企一策開展常態化融資對接。對接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和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強化銀企對接,向金融機構推薦有融資需求的技術改造重點項目。(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營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要素保障。鼓勵地方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要素資源保障,將技術改造項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納入優先保障范圍,對不新增土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承諾備案制,簡化前期審批手續。〔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市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本地區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組織實施,要完善工作機制,做好政策解讀,加強協同配合,強化央地聯動,建立重點項目庫,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文章鏈接:智慧城市網 https://www.afzhan.com/news/detail/97592.html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