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市場分析】當今,制造業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正在被重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智能制造成為制造企業發展的新方向。在機床行業里,不少企業早早開始布局智能制造,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未來,機床企業在發展智能制造的時候又該關注些什么?
了解背景 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
近期,《“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發布,該《規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八部門聯合印發。《規劃》提到,目前我國智能制造在供給能力、支撐體系上不斷進步;推廣應用效果顯著,形成了新的模式和業態。智能制造在我國發展取得了初步成功,為智能制造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但是,目前來看,制造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核心技術亟待突破;二是部分行業產品停留在中低端,競爭力和利潤率較低;三是地區、行業、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四是節能環保方面有待進一步加深;五是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六是存在上游供給不穩定等問題。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不僅是世界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對于企業來說,把握智能制造發展方向,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企業/產品發展路徑,更快融入到市場競爭中去。
把握目標 智能制造到底發展些什么
了解目標,更能把握發展脈絡。而智能制造的發展目標,在《“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給了我們明確表述。
《規劃》提出,“十四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推進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虛實融合、知識驅動、動態優化、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統,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
《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的四個量化目標。一是遴選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示范工廠;二是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三是完成200項以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四是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這些領域 機床企業需要特別關注
機器人+
機床+機器人的模式在現在加工中已屢見不鮮。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載體,成為自動化、智能化加工必不可少的元素。機床作為工業母機,在加工中地位重要,積極發展機床+機器人模式,有利于拓展機床的應用場景,提高加工水平,帶動機床產品轉型,促進下游生產升級。
互聯網+
2021年11月1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大幅增強,新興業態蓬勃發展,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堅強柱石。
工業互聯網發展與進步,將為機床行業數字化應用水平提升提供物質基礎。未來的機床,也將不再是一臺孤立的、冷冰冰的加工機器,而是參與到萬物互聯中,提供更智慧的加工。
智能化
機床繼自動化后,新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雖然智能機床提出有很多年,并有一些企業推出了相關產品,但是與大家想像中的智能機床,似乎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未來智能機床依舊是大家需要探討的命題。如何智能?如何創造更大的加工價值?如何將機床更有機地融入整體智能加工中?以上等等命題都可以作為機床企業的創新方向。
雖然在大家普遍認知里,機床的精度、剛性、壽命、效率被視為機床的核心,但是回顧我們常用的物品,特別是電子產品、家電汽車,無一都跳出了最初的認知框架。加工似乎是一件不那么需要創意的事情,但反過來想,技術進步本身就是一種顛覆和超越。
總之,在新一輪產業升級大趨勢下,機床行業要抓住智能制造新機遇,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最終實現我國機床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目標。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