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這幾年,廣州市大力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整體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六大工程具體是指“優化布局、強核、立柱、強鏈、品質、培土”,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
汽車產業集群產值約5千億元,產量約3百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建規模居全國第一;軟件與信息服務集群產值近5千億元;超高清視頻顯示集群產值約2千億元,4K板卡出貨量、顯示模組市場占有率第一;綠色石化和新材料、裝備等一批集群規模均超千億元。
二是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
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建設國家級通用軟硬件(廣州)適配測試中心和設計仿真工業軟件適配驗證中心。加快數字新基建,建成5G基站4.8萬座(含室外站、室內分布系統和共享站點),率先實現5G網絡市內全覆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接入二級節點數量和標識注冊數量,在全國居首。
三是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舉全市之力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首次劃定總規模為621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區塊。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超13平方公里。推動45個試點低效園區提質增效。獲批創建全國區塊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四是區域協同不斷深化。
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契機,協同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聯手打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三大產業集群,成功入圍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成績。
廣東省圍繞“五個一”體系,加快落實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
力抓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推動全省國家級和9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廣東聚華建設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推動年營收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新型研發機構全覆蓋。梳理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卡脖子”環節,形成重點產品和技術清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工信部制造業創新成果產業化中心在廣州試點。
加強主體,培育骨干和隱形企業。
培育“三個一批”企業,著力在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基礎較好、實力較強領域,全方位服務支持一批“鏈主”型、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做大做強;推動905家“兩高四新”中小企業入庫,培育制造業隱形和“小巨人”企業;推動2412家企業“小升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829家,創歷史高。
蓄足后勁,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建設。
全面梳理產業集群重點項目清單,推動樂金OLED、超視堺、維信諾、廣汽豐田四線五線、小鵬汽車智造基地等一批總投資額超4300億元的重大項目洽談落地、投產達產。預計全年完成工業投資額超千億元,技改投資額創歷史新高。廣州市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優化環境,科學制定產業集群政策工具包。
強化產業集群發展要素保障,出臺25份細分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完善激勵機制,率先探索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有限資源向產業發展質量高的區域、企業集中。優化營商環境,打造企業服務直通車,“獲得電力”指標居全國第一方陣。
建立生態,打造產業集群支撐平臺。
實施產業集群生態構建行動,組建一批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支持集群成員開展各類合作實現抱團發展。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聚焦服裝、皮具、珠寶、化妝品和食品飲料等五大傳統產業集群,搭建數字化轉型平臺。包括舉辦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5G創新應用大會等大型活動,打造一批行業交流平臺。

接下來,廣州市將按照國家和省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本次全省工信工作會議精神,密切圍繞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協同粵港澳大灣區聯動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新基建,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圍繞“三個一批”企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設現代化產城融合產業集聚區,加快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和低效園區提質增效,打造“兩城兩都一高地”,建設數產融合標桿城市。
(原標題:工作動態|廣州市:謀劃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