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11月17日,山東機床附件產業集群共享工廠——平原鑫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問世。
山東省機床附件產業集群共享工廠的誕生,標志著過往每個企業以“單打獨斗,自我循環”為主的模式開始發生根本性轉變,一個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圍繞制造流轉的各個環節來整合分散的制造資源,通過使用權分享,大化提升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新型生產形態在魯北大地生根發芽。

在此之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負責人張新紅就判斷:“共享制造正在孕育未來社會分工形態的巨大變革,正在打破勞動者對商業組織的依附。”鑫盛精密總經理潘炳峰介紹說,共享工廠的設備基本上都是各廠利用率很低的半閑置設備,他們通過長期租賃的方式實行“整租零用”。共享工廠收取加工費,然后再按照每個工序分配給操作工人,差價就是企業的毛利潤。除了設備之外,海爾海創匯與平原縣政府平臺共同出資設立的平原海創匯公司,還創設了“原材料和標準件共享倉庫”,對全產業集群開放。
“早在半年前,我們就已經在訂單共享方面嘗到了甜頭。”新三板掛牌企業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峰說,“半年前,美國一家公司給征宙機械下了一個1.2萬支夾頭的訂單,這個訂單要求的精度高,加之時間緊迫,光靠征宙機械來生產肯定耽誤工期。不然就得空運,但成本會上升25%左右。于是,我們將訂單分散到3個生產廠家,后按期交貨,贏得了客戶信任。現在夾頭訂單一個個紛至沓來,成為我們的一項常規業務。如果什么產品都自己干,老是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么不論是成本還是效率,都不一定是的。”
“以鑫盛精密為載體的共享工廠實現了八個共享:原料共享、員工共享、設備共享、訂單共享、品牌共享、庫存共享、物流共享、檢測共享。”
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成為促進平原縣產業提檔升級和優化配置的迫切需要。去年10月份,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將推動我國加快形成以制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的協同發展格局。到2022年,將在全國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創業影響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臺,推動支持50項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共享制造示范項目。而這一切,也為平原機床附件產業集群共享工廠的創辦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原標題:平原鑫盛精密,山東機床附件產業集群共享工廠揭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