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頭條】觀眾老爺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周機床頭條》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周有哪些行業要聞吧!
1、四部門發文擴大戰新產業投資 明確提出支持高檔五軸數控機床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在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方面,明確要加快裝備制造產業補短板,并具體提出要重點支持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的生產。
本站點評: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加快裝備制造產業補短板。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建筑、醫療等特種機器人、儀器儀表、軌道交通裝備、高檔五軸數控機床、節能異步牽引電動機、醫療裝備和制藥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裝備生產,實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試點示范。”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中國機床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2、2020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出口量累計超873萬臺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月中國機床出口量為1993942臺,同比增長5.8%。累計方面,2020年1-6月中國機床出口量累計達到8733895臺,累計下降13.5%。在出口金額方面,2020年6月中國機床出口金額為534055千美元(534.06百萬美元),同比下降8.9%。累計方面,2020年1-6月中國機床出口金額累計達到2671738千美元(2671.74百萬美元),累計下降17.6%;2020年1-6月中國機床出口均價為0.31千美元/臺。
在進口方面,上半年中國機床進口量為8970臺,同比下降6.8%。累計方面,2020年1-6月中國機床進口量累計達到37721臺,累計下降21.2%。在進口金額方面,2020年6月中國機床進口金額為686472千美元(686.47百萬美元),同比增長9.8%。累計方面,2020年1-6月中國機床進口金額累計達到3225214千美元(3225.21百萬美元),累計下降23%;2020年1-6月中國機床進口均價為85.50千美元/臺。
本站點評: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機床進出口量較往年下滑嚴重,大量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機床企業在上半年經歷了眾多壓力和困難。好消息是,目前機床行業整體呈回升趨穩狀態,希望行業企業能密切關注形勢變化,轉危為機。
3、合鍛智能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助力熱沖壓成形生產線國產化
近日,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于國產壓力機及輥底式加熱爐的熱沖壓成形生產線示范工程”課題階段工作匯報會在成都召開,公司董事長嚴建文教授應邀參會。本課題此次階段性總結,標志著熱沖壓生產線的國產化進程迎來了重要突破,國產化生產線進入實質性量產階段。
“基于國產壓力機及輥底式加熱爐的熱沖壓成形生產線示范工程”課題主要開展高速熱沖液壓機、保護氣氛輥底式加熱爐、三軸雙臂機器人等關鍵設備的示范應用,將建成高強鋼熱沖壓技術與裝備示范應用基地,制定熱沖壓生產線集成、模具開發、零件質量檢測等相關標準與規范。合鍛智能在本課題中承擔了1200噸高速熱沖壓專用液壓機的研制工作,與凌云股份、機械研究總院、北京機電所一起,共同完成熱沖壓生產線的國產化工作。
本站點評:據了解,近年來,合鍛智能連續承擔參與6項國家“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及1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突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國液壓裝備技術封鎖,為國內制造企業重大精密裝備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4、首屆2020高效精密智能制造研討會在成都成功召開
2020年9月17日,由Swiss Tools瑞德卡特聯合德國Haimer翰默、德國Heller恒輪、瑞士Dixi Polytool共同主辦的2020高效精密智能制造研討會在成都圓滿落幕。
本次研討會是由四家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品牌企業強強聯合主辦的首次業內專題研討會,會議圍繞高效率、高精密、數字化產品在當前制造業發展新機遇與形勢下,如何更好的服務與促進智能制造進行了宣講和討論。此次研討會,主辦方成功邀請來了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重裝備、成量集團、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來自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模具、能源、通用零部件、機床制造業等多個領域的百余名用戶企業,一起討論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加工技術發展。
本站點評:HAIMER翰默陳濤經理表示,“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工程的改造是國內企業邁向智能制造的一個階段,是生產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趨勢。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加速向中西部轉移。重慶、成都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基地,市場潛力巨大。”
5、保密三年,阿里巴巴宣布“犀牛工廠”來了
2020年,9月16日,阿里巴巴旗下沉淀三年的“新制造”樣板“犀牛工廠”正式揭開神秘面紗。該工廠從服裝業切入,通過阿里巴巴平臺上沉淀的消費行為,為淘寶、天貓商家提供時尚趨勢預判。
阿里方面透露,“犀牛工廠”將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將行業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付的流程,縮短為100件起訂、7天交貨,為中小企業提供小單量、多批次、高效高品質的生產選擇。
本站點評:阿里巴巴的這個舉動,無疑是想打造一個更全面的公司,從生產到售賣都要實現全自產,天貓和淘寶作為服裝的進口大企業,白白把錢就這樣送給了別人。所以打造一個服裝廠才是阿里巴巴的當務之急。阿里巴巴這個行為舉動是對的嗎?反正在沒有第二家企業這么做,阿里的試水成功會城引起其他企業的跟風效仿嗎?不知道這種商業模式終會得到什么效果。阿里巴巴用一個服裝工廠來分擔了他們在互聯網丟失的?拋開結果,阿里巴巴有這樣的勇氣就很厲害了,并且這樣的模式還是個未知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