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為進一步加快先進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擴大航空先進制造產業集群,西安航空基地早在上半年就制定了《先進制造業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銀鷹工程”實施管理辦法(試行)》。
不過,這只是西安航空基地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開端,接下來的步伐將緊隨其后。7月22日,陜西航空發展大會在西安召開。本次大會再次強調了發展航空運輸業的重要性。陜西省將全力做強航空制造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航空服務業,建設航空強省,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西安航空基地作為陜西航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已經經歷了15年的風風雨雨,目前已經成功培育出產業鏈條完善、配套功能齊全、輻射效應彰顯的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在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中育新機,全力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據了解,依托國家布局的飛機設計、整機制造、試飛鑒定、強度檢測等航空產業主干鏈條,西安航空基地已經聚集了1300多家航空相關企事業單位,圍繞航空產業上下游精耕細作,逐步形成了專用裝備制造、航空材料制備、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務、教育培訓、通用航空、旅游體驗等為一體的航空全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配套協作、協同聯動發展,全面增強產業發展內力。3月27日,由西安航空基地轄區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我國新一代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飛機靜力試驗機實現正式交付,當前正在航空工業飛機強度研究所進行各項靜力試驗,距離首飛更近一步。新舟700飛機上的部分零部件,則由西安航空基地區內各家民營企業配套生產。其中,西安興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參與新舟700飛機靜力試驗機零件研制1100余個圖號,為這一支線飛機的試驗試飛和生產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前不久,在西安航空基地投資環境推介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航空基地成功簽約“先進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聯制造基地項目”,將結合“工業4.0”和“數字工廠”發展趨勢,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化發展轉型升級。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擬建設航空精密零件數字化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飛機蒙皮鏡像銑智能制造生產線,建立起以國產高檔數控設備為主體、以先進制造技術為核心的國產化飛機核心結構件和蒙皮加工自動化生產單元,利用互聯網先進制造技術手段,有力提升航空關鍵設備制造能力,為我國航空產業發展持續輸出優質的鍛件深加工產品。集群式發展是西安航空基地多年來探索航空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眼下已經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顯著特征,對推動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有效配置生產要素、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整合航空產業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8月份,在國家工信部開展的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上,西安航空基地代表西安航空產業集群參加并從初賽勝出,成為西部地區入選產業、全國航空領域入選區域。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西安航空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西安航空基地政企攜手,抱團發展,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特色體系,凝聚起航空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先進制造業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銀鷹工程”實施管理辦法(試行)》,主要就是針對轄區內綜合實力較強、經濟效益較好、成長性較高,符合基地產業發展導向且具有初步上市計劃的先進制造業或企業。西安航空基地將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認定為“銀鷹企業”,頒發“航空基地銀鷹企業綠色通道服務卡”,并從資金獎勵、稅收獎勵、人才培養、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企業十項重點培育政策,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充分釋放政策紅利的同時,西安航空基地圍繞企業需求,精心構筑“眾創空間加實驗研發平臺加公共服務平臺加科技園區”四位一體的創新載體,已建成國家級工程中心5個,省級技術創新平臺10個,推進西安航空大數據中心、航空創業實驗室、航空信息平臺、航空科技資源統籌平臺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要素聚集化、產業集群化、企業集中化、開發集約化,為產業鏈和創新鏈和交互延伸的發展提供了適宜良性生態。

航空產業是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產業,西安航空基地作為我國國家級航空高科技產業基地和目前以航空為專業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建立以來,一直肩負著振興民族航空產業的使命和重任。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過程中,西安航空基地將全力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進我國航空產業不斷發展,向中水平邁進。
(原標題:西安航空基地全力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