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本網原創】北京時間4月2日晚,美股開盤前,瑞幸咖啡在美國證監會掛出了一份文件。文件顯示: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這一自爆家丑直接導致瑞幸咖啡股價熔斷,大跌84.16%。曾經的瑞幸咖啡,突然變得“不幸運”,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瑞幸發展始末:曾經的創業奇跡
從2018年1月1日在上海試運營到從到上市納斯達克,瑞幸只花了15個月時間,創下快IPO紀錄。
成功上市后,瑞幸靠著股市補給的資本,繼續著自己的高速擴張。經過門店數量驟增、小鹿茶品牌獨立、瑞幸宣稱成為中國大連鎖咖啡品牌等事件后,瑞幸市值在2020年1月20日達到上市以來的高值126億美元。
奇跡的背后是資本的燃燒,靠補貼圈用戶、“燒錢”擴張,瑞幸門店數量在部分城市一度超過星巴克,甚至一躍成為中國咖啡巨頭。而這一切,則在4月2日戛然而止。
自爆家丑導致股票熔斷 瑞幸怎么了?
北京時間4月2日晚,瑞幸咖啡(LK.US)自查后公布了一份“偽造22億元交易”的內部調查報告,承認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兼董事劉健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交易數據。
在這驚人自爆后,瑞幸咖啡瑞幸股價迅速下跌,蒸發逾300億市值。而且事情的影響并沒有到此為止。
據一些業內人士分析,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可能會觸動美國證監會調查,而證監會可能會同司法部開啟針對公司以及相關責任個人的刑事調查,集體訴訟和證監會罰款可能會導致公司傾家蕩產。
一些關于瑞幸的一些思考
第一、好產品、好服務,也需要有好管理
和一些因為產品差、服務差而做不下去的C端企業不同,瑞幸咖啡從進入市場以來一直頗受消費者歡迎。豐富的線上活動和折扣也讓不那么熱衷咖啡的人群直呼“真香”。甚至在瑞幸爆出收益造假后,還有大批網友發言希望瑞幸挺住,足可見瑞幸咖啡的魅力。
而瑞幸咖啡的暴雷也正說明:一家企業要長久做下去,除了好產品、好服務,也要有正確的發展思路和完善的企業管理。瑞幸模式糟糕就糟糕在高投入卻沒有高收入,內部的管理混亂又加大了經營成本,讓一個品牌陷入“賠本賣吆喝”的境地,甚至還沒等來前期投入的紅利,就已經難以為繼。
第二、資本固然重要,也需穩扎穩打
瑞幸咖啡堪稱奇跡的發展速度和大量的資本注入密不可分。數據顯示,瑞幸門店數量十分接近星巴克——瑞幸目前覆蓋了27個省份、166座城市,而基礎深厚的星巴克在全國覆蓋了29個省份和180座城市。而對比星巴克,瑞幸無疑年輕太多。
如此短時間就達到如此規模的擴張,其背后資本燃燒可想而知。據測算,2018年瑞幸全年現煮咖啡銷量達7150萬杯,收入6.5億元,相當于售價9.09元/杯。但各類費用攤銷下來,成本卻達26.67元/杯,相當于每賣出一杯就要虧損兩杯。資本成就了瑞幸奇跡,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瑞幸的未來。
第三、誠信方為企業根本,發展莫忘初心
筆者看到一句關于瑞幸評論,認為非常中肯——“瑞幸走到如今這一步,不是由于其不盈利,也不是中國咖啡市場不廣闊,而是涉及財務造假。”經營企業如同做人,誠信方為根本。這為廣大企業經營者提了醒,發展莫忘初心,應當持續規范經營。
同時,瑞幸也給很多企業敲響了警鐘——選擇戰略性虧損策略需謹慎。企業長久生存還需要看重品牌、附加價值,尋求更多的盈利點。
現在來看,瑞幸事件還會繼續發酵。雖然對結果的預測不是很樂觀,但筆者真心希望,這個承載了中國咖啡夢的品牌可以延續下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