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五十多年來,激光技術已在我國眾多制造業領域得以廣泛應用,為科技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激光產業發展至今,已從粗放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細分領域精細化服務,產品也從單機形態逐步向智能制造系統轉型,上市企業越來越多,隱形也不斷出現,邊界效應逐步弱化,跨界而來的大型企業也正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融入,未來三五年,國門的大開,迫使各行業商品品質升級,將帶來整個國內制造業一次全面的“硬件”設備升級。雖然受到中美貿易摩擦、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是中國激光行業發展之路將會跨越S型曲線出現二次增長。

近日,被譽為中國激光產業與技術的評獎活動----2020年“紅光獎”正式啟動,同時接受來自國內外激光企業、單位的報名。
紅光獎前身
“紅光獎”的前身是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自2013年正式設立激光頒獎項目,由國內激光產業刊物《激光制造商情》主辦、行業門戶資訊平臺“激光制造網”承辦。伴隨著近些年國內激光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激光技術創新氛圍日益濃厚,政府科技部門對激光產業越加重視,同時也有來自許多激光企業要求辦好這一頒獎活動,主辦方于2018年嘗試探索更完善的評審模式,秉承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引導與鼓勵激光企業突破自我、銳意創新,為國內外激光應用技術發展做出更多積極貢獻。由此設立了“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選定了于每年深圳激光智能制造展期間舉行頒獎典禮,歷經兩年的試驗,廣受企業界的歡迎,并于2019年年中正式宣布新名字“紅光獎”!

“紅光獎”的名字由來,主要是根據1960年,美國科學家西奧多·梅勒成功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紅寶石激光器,隨后一年,1961年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誕生了我國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自此,“紅光”就一直象征著中國激光技術發展起步的基石。到今日為止,激光器演化了多種類型,特別是工業用的波段包括紅外光、綠光、紫外光、藍光等,紅外光簡稱紅光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應用。“紅光獎”名稱也因此而得來……
“紅光獎”效應
在“紅光獎”誕生之前,很多行業獎項是以企業贊助間接得獎,而紅光獎區別于這種模式,采取獨立運作的模式。歷經2018、2019兩年探索,紅光獎在全國激光行業得到了廣泛的認識,從2018年的50余家企業參賽到2019年80余家企業參賽,覆蓋湖北、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吉林、河南、湖南等主要激光產業分布區域。紅光獎在國內行業之間得到傳頌,現已成為許多企業爭相角逐的評比,把獲獎視為國內激光行業高榮譽,是企業行業地位、創新突破的重要認可!

2018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頒獎典禮現場
2018年5月17日,LMN 2018中國激光CEO深圳之夜暨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深圳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政商代表、全國各地激光企業精英代表、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界翹楚、以及各大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2018年紅光獎一共設立了6個獎項,包括:激光行業影響力企業獎、工業激光器創新貢獻獎、激光加工系統創新獎、激光配套產品創新獎、杰出進步激光企業獎。在此基礎上,2019年新增加了“激光行業杰出人物獎”。從行業專家、企業家、科研人員,到企業、中小新興企業,再到激光材料、核心器件、激光器、加工集成設備,以及配套產品等領域進行了全覆蓋,串聯了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2019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頒獎典禮現場
2019年5月8日晚,LMN Awards 2019 “激光谷杯”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頒獎典禮暨世界激光制造大會答謝晚宴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再次將“中國激光行業貢獻獎”評選活動推向了高潮。
在2020年紅光獎將會得到更完善的運作,目前設立了12個獎項,分別是:激光工藝突破創新獎、激光行業黑科技創新獎、激光行業杰出進步企業、激光行業影響力企業、工業激光器創新獎、光纖激光器創新獎、激光加工系統創新獎、高功率切割系統獎、微加工系統創新獎、行業配套系統獎、激光頭創新獎、激光器件創新獎。覆蓋范疇更廣,可以允許更多企業有機會報名參與。
“紅光獎”名人堂
被譽為國內激光行業高榮譽的獎項,擁有龐大、專業、的評審團,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壽桓、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為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范滇元為評審組長;邀請到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協會、中國臺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廣東省光學學會的理事長、秘書長等擔任副組長;另有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技術物理所、海軍航空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陽江五金刀剪研究院、裝甲兵工程學院、蘇州大學、五邑大學等單位的激光專家,以及來自比亞迪、富士康、格力電器、中集集裝箱、中車株洲、長春一汽等大型企業的技術高管擔任評委。

他們很多都是在激光、光電子領域耕耘、研究或任教數十年,也是其所在單位激光團隊核心骨干,在國內激光科研界具有較大影響力。這樣的評審團是紅光獎公平公正的一個重要保證。在2018/2019年的評審會議,多位專家百忙之中抽空到深圳參加,歷時一天完成了參賽企業的預審、終審,終確定的獲獎企業,可謂是實至名歸的。
評委專家們對待紅光獎如此用心,其實是對這個評選抱有很大的期待與愿景。正如范滇元院士說:“目前我們國家政府層面還沒有一個針對激光專業的評選,所以現在下放到行業平臺《激光制造商情》來做,是個好事,而且希望繼續完善評選規則,逐漸有一套成熟的運作,讓專業的人來評出優秀的企業,為我們國家激光技術創新方向帶來指導。”
西安交通大學的陳烽教授說:“紅光獎”才辦了2屆就已經有這樣水平,非常不容易,希望以后可以成為國內甚至國外都能認可的一個評選,做好這個活動對推動我們國家激光產業創新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評審會連續兩年在深圳大學舉行
紅光獎評選
2020年“紅光獎”活動已經在2019年7月份展開了前期預熱宣傳,“激光制造網”策劃了一系列“紅光獎前傳”報道,為部分獲獎企業做了專題報道,廣受歡迎;一則《紅光獎誕生記》詳述了這一評選的發展歷程和意義。在吸取多位評委專家的建議以及部分企業反饋后,紅光獎組織方完善了評選方案,并于11月份改造官方網頁,目前已開始接受報名。
2020年“紅光獎”評選活動主要推崇七大訴求:回顧行業一年來企業創新發展成果,盤點分析一年來行業發展現狀;搭建一次集中展示企業品牌、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平臺,傳導信息至下游應用行業;助力企業之間分享成功經驗,促進交流與合作,提供有益借鑒,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在頒獎和相關活動的背后,成為記錄與見證中國激光行業發展珍貴資源;每家獲獎企業都將成為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帶動更多參與者不斷創新與超越;企業參與評選也許會引起了眾多的批評和討論,反而有了反醒的參照和思考的聚焦點;現在各式獎項很多,卻仍缺乏嚴肅、負責任的,具有影響力的獎項來一統江湖。
2020年“紅光獎”評選標準更為嚴謹,評審組織嚴謹有序、規范公正且有性。對于評選活動而言,它能幫助我們回顧行業企業一年來的創新發展成果,盤點和分析一年來行業發展現狀。對于參評企業而言,它不僅能助力企業之間分享成功經驗,促進交流與合作,提供有益借鑒,相互成就相得益彰。還能借此平臺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的影響力,闡述優秀品牌文化內涵,所以廣受激光行業各階層人士的推崇。
相約2020年,“紅光獎”期待您的參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