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國內新聞】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將于11月18日-22日在河南鄭州舉辦。11月17日下午,大賽決賽媒體吹風會在鄭州市政府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鄭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領導和代表及30多家媒體記者參會。


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了大賽組織工作、賽項設置、參賽選手情況、獎勵政策、決賽主要活動安排。共有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及機械行業361支參賽隊、1015名選手參加本次大賽。他表示,舉辦此項大賽是助力制造強國建設的“推進劑”,是帶動智能制造領域技能人才培養的“加速器”,是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與前兩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規模有突破。本屆大賽共有1015名選手參加全國決賽,參賽人數是屆和第二屆的2倍左右,特別是參賽的企業選手大幅增加,也是今年一類大賽參賽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綜合性強、難度較高的一項賽事。二是賽項有創新。本次大賽新增了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單元綜合應用和智能飛行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兩個賽項。三是活動更豐富。大賽期間將舉辦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展,中原工匠絕技絕活交流活動和體驗項目等。預計每天將組織近萬名院校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到現場觀摩比賽。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于清笈介紹了大賽技術準備情況。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要完成了以下八方面的技術籌備工作:一是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遴選了具有代表性的46位專家組建專家組,為大賽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二是組織了技術調研和大賽技術方案設計,召開了21次技術工作專題會議,針對承辦地遴選、技術標準制定、競賽規程撰寫、題庫建設、樣題設計、賽場設計、場次編排、設備驗收、賽題命制等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確定了競賽技術方案。三是組織了競賽平臺設備的征集和研發工作,確定8家技術平臺集成商作為支持單位,確定36家設備供應合作企業。四是組織專家開展了大賽命題工作,包括5個競賽規程(共計148頁)的撰寫與發布, 4套樣題(共計115頁)的設計,1個理論題庫(共計119頁、2000道題)的建設,完成34套正式賽題的命制和保密印刷。五是組織了裁判員技術培訓工作,共有176名專家和裁判參加本屆全國決賽執裁工作。六是考察遴選決賽場地。組織專家重點考察了河南鄭州、安徽蕪湖、陜西西安、河北廊坊等地,后確定鄭州為決賽承辦地。七是圍繞大賽主題,安排了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展和全國機械行業技工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聯盟校企合作與競賽資源轉化協作組工作會。八是落實決賽技術保障。組織專家、技術支持單位等進行設備進場、安裝調試、展示布置及賽場設備測試和驗收等前期準備工作,組織了裁判員會議和現場培訓、選手安全教育和適應場地等。
她指出,本屆大賽技術工作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注重作用;二是注重緊密聯系生產實際;三是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四是推進世賽標準轉化落地;五是注重與職業技能提升相結合。
鄭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秘書長張吉介紹了鄭州市市情和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情況,從抓好賽事組織、提供競賽場館、打造賽事保障、營造賽事氛圍四個方面介紹了大賽籌備情況。他表示,能夠承辦本次大賽,是國家人社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鄭州市職業教育提升、技能人才培養和智能制造應用技術實力的認可,在國家人社部的領導下,在機械聯合會的指導下,在各級領導、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本屆大賽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吹風上設置了答記者問環節。參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鄭州市政府領導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本屆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主題,設置裝配鉗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安裝與調試)、維修電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生產與管控)、模具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單元綜合應用)和無線電調試工(智能飛行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四個賽項。大賽開幕式將于11月18日上午9時在鄭州會展中心開幕,22日舉行閉幕式。大賽期間還將舉辦中原工匠絕技絕活展示交流、智能裝備廠家設備展示、全國機械行業技工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聯盟工作會、全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論壇等活動。
(原標題:第三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媒體吹風會在鄭州市召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