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人才】這里是北京FANUC《紀錄》的「產教融合聯盟之路」欄目。在數控人才培養這條道路上,北京FANUC恪守“路雖遠,行則將至”的韌性去踐行2018年9月在北京成立的“機械行業FANUC先進制造人才培養聯盟”的宗旨,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將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習近平主席說,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本期欄目采訪了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周樹強老師。

那一天,成都微微飄著薄雨,時斷時續地下著秋意。那一天,又恰逢成航院新生報到的日子,迎新、送新,學子們與家長離別。校園里似乎籠上了一層煙,淡淡地飄著離愁。
我們見到周樹強老師的時候,他剛剛迎新回來。甫一坐定,他接到電話緊接著又直立起身,一臉歉意地對我們說:“抱歉抱歉,我馬上要去送個學生。你們先坐會兒,我10分鐘后回來。”
這是周樹強老師的跟我們說的第六句話。前五句分別是,“你好、你好、你好,歡迎來到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請坐。”
周老師禮貌地向我們致歉之后,風一般消失在科研樓的拐角,以至于我都沒有看清他的長相。
十分鐘不長也不短,然而等待的人總是很焦慮。這份焦慮來自于忐忑。周老師太,以至于我不知道十分鐘之后怎么和他對話。能和一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年輕教師對話,既是一種大幸運也是一種大不幸。我猜,他應該是被各種鏡頭各路記者包圍過無數次,那些滔滔不絕的華麗應該是脫口而出吧。但是,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這是我焦慮的原因。
十分鐘后,周老師返回。他見到我們的句話就是:“職業院校的老師和本科院校的老師有個不同點,老師除了傳授技能,還要擔當一些父母的責任。”
就在他忙著給我們泡茶的時候,我仔細打量了他。他眉清目秀膚色白皙。高顴骨、深眼窩、五官輪廓次序分明,行走間一舉一動頗為圓潤和諧,與其棱角分明的面相大相徑庭。我想,他的行為舉止之所以穩重得體,一定是他是經過多年與學生各種碰撞中圓潤了思想。
我與他交談了兩個小時。我們的話題從2019年世界技能大賽開始談起,談了人、談了物,聊了感想,說了心得。事實證明,我的焦慮是多余的。周老師不善言辭,不是那種拋一個問題給他,他就能講上個把小時的講臺型老師。正如他自己所說:踏實做事,是工匠精神核心基礎的一條。也因為此,才有這次訪談。以下內容為采訪節選:
如何看待中國選手在2019年世界技能大賽取得的優異成績
剛剛結束的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手取得很好的成績,我們職教圈的同仁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參加競賽的選手,確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世賽水平不代表中國產業工人和專業學生的整體水平。全國很多學生沒有參加這種競賽,但是我們可以把大賽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通過大賽受益,不管是選手還是普通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如何從超選手轉變成超教練
個人參加比賽和帶學生參加比賽,是完全不同的體會。
作為選手,那是自己個人想去做的事兒,即使結果不是好,壓力也不會太大;但是作為教練,就完全不一樣了,學生希望通過比賽提高水平,得到好的成績,找到好的工作,如果你沒帶好,就會覺得責任沒盡到,壓力蠻大的。平時訓練,教練等于陪練,學生練到什么時候,教練就要陪到什么時候,這種方式學生才能提高,如果學生在練,教練只是隨便指導一下,那肯定出不了好成績。所以在這種壓力下,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心態,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肯定是更多了,有時從早晨開始訓練,要到晚上12點才能完成,確實蠻辛苦,不過也是值得的。
大賽獲獎沒有訣竅,你想去做這個事情,就要踏踏實實花時間花精力去做。比賽,就要反復的練習練習再練習,你在賽前練習10遍和100遍,在賽場上的表現肯定是不一樣的。
踏踏實實的做事,這也是工匠精神里基礎核心的一條!
如何評價FANUC數控應用中心的作用
首先,從2011年FANUC應用中心在我校建成,我們的學生實訓就有平臺了,我們每年數控專業200位左右的學生,都是在這個平臺上動手操作,通過實踐來學習技能的,我們畢業的學生大多能很好地勝任本崗位工作,從這個角度可以說FANUC應用中心為數控業人才培養創造了價值。
其次,通過應用中心的實訓設備提升的技能,讓我們有能力把原來老的、已經接近報廢的設備進行改造升級,讓機床再進行工作,推動了我們應用科研項目的開展,讓參與的學生、老師、甚至是大賽選手的實操水平都有了提高。
第三,是社會服務,因為我們是航空工業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所以還承擔著系統內一些企業數控維修方面的培訓任務,我們也是依托在應用中心開展的;另外,2015年,在航空工業有一個國家二類大賽,前三名選手可以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的稱號,也是通過應用中心的設備來開展的。
未來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西南片區的培訓基地,希望北京發那科能為我們提供支持。
如何看待校企合作以及FANUC人才培養聯盟
FANUC人才培養聯盟能夠集合多方力量,共同促進行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整體上,這個聯盟很好的把學校和企業鏈接在一起,可以讓學校在培養學生時更密切的對標企業用人需求。
具體的工作方面,比如課程建設: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生動的在線資源的開發是趨勢,聯盟伙伴可以協力來做;再如師資培養:很多老師的理論水平很高,但企業的經歷和實踐少,如果能去到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制造企業現場參觀,幫助老師擴大視野,至少“我見過”這種經歷能讓老師在給學生授課時更自信;還有學生認證:工作設計的初衷是很好的,在學生學習階段就接觸到企業的實際場景、實際崗位需求,從具體執行角度,我建議企業定期組織講座,為學生創造有節奏的接觸企業信息的新鮮感,讓學生更切實的體會企業工作的感覺,從而讓他們在日常學習時更有目標和動力。
(原標題:產教融合之路上的杰出教師周樹強)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