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科技動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舉國上下歡欣鼓舞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作為機床工具行業的普通一員,有機會參與并見證機床工具行業企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親眼目睹了行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發生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一、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設計試制工作在“爭議”中啟動
漢江機床有限公司(原漢江機床廠)是國家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興建的三線建設重點工程之一,機械工業大型骨干企業,國內螺紋磨床主導企業,1965年建廠,1969年10月竣工投產。漢江機床從1977年開始制造S7432×20絲杠磨床,之后又相繼研制開發了S7432×15絲杠磨床、S7432×25絲杠磨床、S7432×30絲杠磨床、SK7432×20數控絲杠磨床、SK7432×30數控絲杠磨床,并在多年經驗積累的基礎上,1999年成功研制出SK7432×50數控絲杠磨床,強大的主機設計制造能力使漢機公司成為國內螺紋磨床制造的主導企業和滾珠絲杠的主要供應商。
2003年,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對5米以上的滾珠絲杠需求逐漸增多,研制更大規格的數控螺紋磨床的初步方案擺上了漢江機床領導班子的議事日程。經前期市場調研,當時國內主要生產滾珠絲杠和螺桿的廠家只有極少數進口英國MATRIX7000和日本GSN5000數控螺紋磨床,機床每臺售價在3000萬元以上,且大磨削滾珠絲杠的長度不超過6.5米。此時,國內某機床生產廠家也開始試制大規格螺紋磨床,但遇到的問題比較多,將來能否得到市場認可并順利進入產業化生產驗證結果難以預料。
形勢逼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此時的漢江機床擁有省級技術中心,下設螺紋磨床研究所(行業歸口所)和陜西省滾動功能部件研究所,具有強大的專機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服務保障能力。很快,一份研制SK7540×80八米數控絲杠磨床設計試制工作方案進入了公司決策層的專題討論會。與會者認為,漢江機床作為滾動功能部件分會理事長單位,有條件、有實力、有經驗、有責任去研制大規格螺紋磨床,我們不能對找上門來的客戶需求和訂單無動于衷,只有從根本上破解國內五米以上滾珠絲杠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滾動功能部件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會議在討論過程中既形成了共識但也存在激烈“爭議”:一種觀點認為,研制大規格數控螺紋磨床一次性投入資金較大,涉及的難題太多,要循序漸進,小步快走,建議在總結借鑒SK7432×50五米數控絲杠磨床的基礎上研制開發SK7540×80八米數控絲杠磨床比較穩妥,風險可控;另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大膽設想,一步到位,直接研制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目的就是借用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這只“雞”,生出十米滾珠絲杠這個“蛋”,以此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會議認為,該項目研制意義重大,漢江機床各部門要形成合力,不能僅靠螺紋磨床研究所來演“獨角戲”,要把相關部門都拉進來組成“大合唱”,技改部門和滾動功能部件研究所必須把生產加工十米滾珠絲杠的設備配套、生產工藝等問題列入項目通盤考慮,同步研究解決。
事后不久,漢江機床的這個“爭議”話題很快在機床工具行業擴散并引起、專家的關注。據了解,時任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的梁訓瑄先生先后多次過問項目進展情況并到漢江機床調研,有一次在現場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后,明確表態支持“后一種觀點”。
目標明確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醞釀,促進了終方案的形成:一、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直接研制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二、要借助國家及行業的扶持政策,重點解決好絲杠專用材料的耐磨性問題,同時密切關注市場需求變化,積極參與國內同行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博采眾長,加強與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和信息反饋,不搞“閉門造車”,補充關鍵工序先進制造設備和試驗檢測儀器,提高技術改造的質量和效益;三、做好熱處理工藝流程的升級換代,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選用更加先進的替代設備,提升裝備制造水平,發揮國內行業排頭兵企業的示范效應,在替代進口上有所作為。
項目正式啟動后在行業影響較大,企業職工熱情很高,漢江機床許多已經退休的高工、企業工匠積極響應企業召喚,主動加入到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重大研制項目中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0月,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試制成功。
二、重載十米滾珠絲杠的生產試制
為了確保十米絲杠磨床這只雞能如期生出十米滾珠絲杠這個蛋,漢江機床在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試制工作全面展開之時同步啟動了以滿足大型滾珠絲杠副生產制造要求的“滾動功能部件產業升級改造配套工程”,主要內容如下:(1)組織成立專門機構制定專項資金投入時間表和路線圖,把技改(方案)規劃工作做實,采購10米、12米車床,并對12米車床進行技術改造,使其分別滿足車削外圓及螺紋粗加工旋銑的要求;(2)分課題、分項目對每個工藝的每個環節進行優化,加大配套設備中頻淬火機床、八米外圓磨床的技術改造升級進度及十米滾珠絲杠副動態檢測儀器樣機制造工作;(3)滾動功能部件研究所技術人員要針對十米滾珠絲杠副的特點,從材料選用、熱處理、生產工藝流程、加工設備精度要求、檢測手段等方面入手,試驗摸索并拿出讓人信服的生產工藝路線圖……。
2006年9月,國內某公司急需一根大規格滾珠絲杠副(GQ100×20×9430×9954),當時因國內無廠家加工,設計要求進口西班牙廠家產品,但加工周期長且價格昂貴,用戶為解燃眉之急來到漢江機床求助。面對找上門的用戶,漢江機床立即組織人員研究討論實施方案,并承接了此合同。
在首根十米滾珠絲杠副的試制過程中,公司技術、生產、管理各部門人員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按照此前研究確定的加工周期及產品加工質量、結合公司設備狀況及工藝手段全面展開生產試制工作:(1)對機床所用刀具進行針對性試驗,終確定加工余量及刀具參數、工藝參數;(2)對砂輪進行磨削試驗終選擇了滿足磨削要求的砂輪及磨削參數;(3)通過實驗論證對產品制造的工藝流程作進一步疏理,采用20多項新的生產工藝流程,成功解決了絲杠淬火變形、螺距精度及絲杠的平行度等多項生產加工中遇到的難題險關。2007年5月,公司順利立完成GQ100×20×9430×9954整體磨制滾珠絲杠副的研制生產并按期交付用戶,填補了國內整體磨制長絲杠的空白,同時也為后續八米重載、超長滾珠絲杠的生產積累了經驗。
2008年4月22日,第五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2008)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漢江機床國內首創“10米整根磨制滾珠絲杠副”在展會亮相得到廣泛好評,引起參會客商和國內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2011年1月,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往事并不如煙。轉眼間10多年過去了,機床工具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越來越快,如今硬旋銑技術的推廣應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加工手段的認知,當年參與漢江機床SK7450×100十米數控絲杠磨床設計試制以及10米滾珠絲杠副加工生產大會戰的部分人員有的已經離職退休,有的回原籍養老,他(她)們鮮為人知的故事正逐漸被人們淡忘,或被塵封在歷史的記憶里……。今天,當我們豪情滿懷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借此機會,我作為機床工具行業大軍里很微小的一分子,謹向機床工具行業的老前輩們表示敬意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原標題:攻克十米滾珠絲杠副加工生產難關的幕后故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