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是龐大的數字,它從側面說明了職業院校與我國制造業的相關性。可以說,職業學校為我國培養了我國大批技術技能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當然,話雖如此,近日的一份調查報告卻顯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調查顯示,雖然我國的職業院校發展迅猛,但是在人才培養等方面依然著存在許多問題。
近日,東浩蘭生上海外服聯合國家教育部中德職業教育聯盟、青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發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發展調研報告》,通過對來自上海、杭州、寧波、南京、蘇州、昆山、無錫、合肥等7個長三角城市近400家企業的調研,研討在化發展、產業升級轉型過程中企業技能型人才配置和培養的現狀與趨勢,積極利用國家新政策的指導和鼓勵,共同合作推進校企合作項目,幫助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科學發展體系,助力長三角地區產業企業發展和打造高技能人才團隊。
根據調研顯示,長三角地區的受訪企業普遍認為,目前職業院校培養體系的適用性不強,技能人才的培養存在眾多短板。這些企業認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短板為:課程項目缺乏實戰型內容(56.9%);實務型技能師資匱乏(38.8%);學生學習和職業發展目標不清(35.9%)
課程項目缺乏實戰型內容
部分專業人士認為,我國的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目標不明確,既沒有突出人才培養職業教育的特色,也沒有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教育思想和就業觀念不斷更新的今天,大量職業學校依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行教學,這也導致了學校所傳授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需求存在差距,而實踐教學環節又與社會崗位需求存在差距。
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環節的缺乏導致了大量職校人才存在理論知識強,動手能力薄弱的問題。很多企業在招聘職校人才之后不得不開展員工技能的再教育再培訓。
實務型技能師資匱乏
由于社會對于職業學校的態度不正確、職校學生本身基礎較差、工作環境缺乏人文關懷等各種原因,職校教師的滿意度及教師情結普遍低于普通學校教師。這也使得一些真正有實戰能力、實踐技能的教師不愿去職校教學,而選擇去相應的大學執教或者去企業工作。
另一方面,不科學的管理方式、不合理的專業設置則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成就感下降,并且容易產生倦怠心理。
學生學習和職業發展目標不清
職業院校普遍對就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薄弱,這種意識不重視以及認知上的缺陷,也導致了職業教育在學生就業教育上缺乏理論革新與支持。這也是大量學生對于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不明確,職業發展目標不清晰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是國之根本,也是百年大計。職業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技能人才隊伍的發展,甚至影響著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所以,強化職業教育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方式,塑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健全人格已是當務之急。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