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讀者問答】住友電工蘇州FPC部門關閉、偏光片日東電工蘇州廠關閉、友達光電上海松江工廠關閉……近兩年不少外企撤離中國,每一次都在網上引起熱論。網友眾說紛紜,其中一種看法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大意是,外企撤走了,中國企業就迎來了發展機遇。
外企撤走,中國企業就真的擁有更多發展機會了嗎?咋一看,好像是這樣的。畢竟市場就那么大,少一位競爭者就多一份機會。但是,反過來講,來中國建廠的外企多是在布局的跨國企業。這些企業大都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在各自的領域處于行業前列。它們撤離的背后絕不是好心的放棄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前的環境讓他們利益受損。
就拿歐姆龍關停蘇州工廠來說,撤離背后就有眾多緣由。
網傳歐姆龍關閉公告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歐姆龍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內部發出公告,從7月16日起工廠停工停產,并開展員工安置工作。公司將在7月31日依法終止勞動合同,并支付法定標準的補償。歐姆龍宣稱,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革新突變,歐姆龍日本總社不得不對經營進行調整。
據了解,歐姆龍蘇州工廠主營液晶用背光板,但隨著oled的普及,背光板失去原有市場,所以日本總公司做出關停的決定。但也有網友分析,逐漸增高的運營成本(包括土地、人力等)、激烈的市場競爭、產業升級造成的淘汰以及其他地區更具誘惑性的優惠政策對撤離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后一條,前三條對外企不利,對中國本土企業同樣不利。就拿成本增高來說,無論是地價上升還是人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影響都是巨大的。以機床行業舉例,我國機床行業由于發展時間短,技術沉淀不到位,業內企業普遍競爭力薄弱,利潤空間狹小。而成本上升會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降低企業可利用資金,從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再拿競爭激烈來說。外企競爭力降低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國產實現了替代。但這種替代往往不是一家企業做到的,而是多家企業產生的效應。雖然本土企業的發展擠走了外資企業,但留下的本土企業如果沒有更高的技術突破,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后拿產業升級來說。產業升級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行業內部生產力普遍提高,從而淘汰低產能企業。另一種是如歐姆龍,由于相關產業升級而導致需求下降,市場縮水。但無論哪種情況,對本土企業同樣具有沖擊力。更現實的是,除非本土企業具有更強的技術優勢,否則受到的沖擊可能會更大。畢竟外企還能依靠轉移來規避風險,但數量眾多、規模不一的本土企業又能遷到哪里?所以,外企撤離不是本土企業發展的機會,反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市場環境存在更多不確定因素,企業將經歷更多挑戰。
發展永遠是硬道理,不能靠轉移來規避風險的本土企業只能緊緊跟隨行業腳步,用實力站穩腳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