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本網原創】近日,筆者有幸去到泰州,實地走訪了部分線切割的生產制造廠家。經過走訪,筆者發現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泰州,大部分企業都以快走絲和中走絲機床作為主營產品,極少有能夠做出慢走絲機床的企業,這其中的原因似乎有些耐人尋味。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各種生產商對于機床加工的精度要求不斷提高,這其中又以線切割機床用戶的需求為迫切。目前,我國線切割行業群雄割據,既有像北京凝華、迪蒙斯巴克、蘇州寶瑪數控、蘇州三光等國內的電火花機床生產廠家,也有泰州、寧波等集中的線切割機床產業集群。然而,盡管我國線切割行業企業眾多,卻為何始終以“中走絲”作為主流呢?
快走絲無法滿足加工需求 慢走絲技術研發成本高
眾所周知,線切割機床大致分為慢走絲、中走絲和快走絲。其中,快走絲切割速度快,精度低,價格便宜;中走絲的切割速度、加工精度和產品價格均適中;慢走絲加工精度高,技術含量高,然而機器價格和使用成本卻要昂貴的多。

從我國目前的市場行情來分析,之所以中走絲線切割機床會占據主流,是因為快走絲精度達不到用戶想要的加工要求;而慢走絲好是好,但是價格昂貴,而國內又沒有在“性價比”上可選擇的慢走絲品牌,盡管有中國臺灣的中檔機可選,但還是滿足不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精密加工需求。所以,除了那些“非慢走絲不可”的高精密制造企業以外,大部分企業都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選擇國內的中走絲產品。
曾幾何時,國內的高校像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浙江大學,在電加工基礎理論和快、慢走絲加工技術方面,都有很強大的力量在做。可是,現在的大學重“市場”與“熱門”,大家都愿意做“立竿見影”的學術工作和成果開發。像慢走絲這種技術復雜,牽涉門類多的科技,費時費力、開發周期長,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背景與技術挑戰下,很難做成功!大學都很難完成的技術研發,對于國內一般的企業而言,就更無法支撐如此“耗時耗力”的研發成本,這也是我國慢走絲的技術始終得不到突破性的發展,而中走絲得以成為主流的因素之一。
中走絲需求量仍然可觀 企業依舊能夠盈利
目前,我國生產的中走絲機床除了滿足國內的需求以外,也逐漸出口到東南亞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制造業往往并不需要慢走絲機床的高精度,也無法負擔慢走絲機床的價格,而國內線切割機床同國外線切割機床相比雖然精度低一些,但是它在制造及使用成本等方面有著的優勢,所以發展中國家對于我國的線切割機床仍然有著很大的需求。
隨著機床市場的回暖,大部分機床企業的的產品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企業能夠盈利、工廠生產處于飽和狀態、企業掌權人不愿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研發等一系列原因,導致我國大部分線切割企業都處于“居安而不思危”的狀態之中。
國內企業應居安思危 自主研發才能創造未來
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國內高、中檔的慢走絲機床基本上都是從瑞士和日本進口的,價格從總的趨勢來說是呈下降的曲線行,但下降的空間并不多。一般情況下,往往只有在國內有同類產品出現,國外相關的產品才會大幅度降價。而尷尬的是,我國目前還并沒有能對國外慢走絲機床造成“威脅”的產品。

雖然就目前來說,我國線切割產業的市場處于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國在慢走絲機床這類領域與國外慢走絲廠家技術相比,還要差一大截。更可怕的是,國外的技術發展從沒有停步,一年一個樣。如今國內高、中端市場完全是國外慢走絲的天下,當一個產業看到落后,而又無法去改變這種落后時,就不能不說是整個行業的一種悲哀。
由于社會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更加強烈,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比重明顯增加,中走絲加工采用傳統的普通加工設備已難以適應率、高質量、多樣化的加工要求,但中走絲加工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以及使用消耗少等特點,因此也有其生存的空間。慢走絲加工機床與快走絲加工機床相比,在加工效率、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越性。雖然慢走絲加工機床的價格較貴,但隨著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它將會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加工領域。
我國現在從事慢走絲產業制造的廠家也并不少,都能生產,但都是在單槍匹馬的努力,在產品的檔次上也就是慢走絲“入門機”,還沒有哪一家在市場份額上能成“大器”,這些廠家基本上都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筆者認為,只有國內線切割行業眾多部門和企業匯集眾力,勁兒往一處使,在思考現狀的同時,集中攻關、發揮各自優勢、技術共享,才能做到自主研發,才能將我國線切割產業發揚壯大。到了那個時候,你覺得“中走絲”還會是主流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