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 市場分析】俄媒稱,中國將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國家制造業升級計劃創建示范區。
據俄羅斯《獨立報》7月24日報道,在中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在東中西部選擇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設示范區,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聚焦創新體制機制并深化開放合作。
預計將把財稅優惠政策擴展到示范區,并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中國政府承諾,合作將成為示范區的主要行動方向之一,這些區域將使用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示范區還將在培訓人才方面獲得扶持。將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創業補貼。將關注安排新增用地問題。新華社報道稱:“支持利用老舊工業和商業設施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眾創空間。”
“中國制造2025”計劃于2015年啟動。這是一個旨在更新并加強國家高技術企業的全面政府計劃。英國《世界金融》雜志對這一概念解釋稱:“新計劃打算將國家提升為不但世界高科技產品組裝,而且從頭研發并生產這類產品。”
中方認為計劃已初見成效。自計劃啟動以來,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的首批46個試點示范項目的平均生產效率增長了38%,經營支出減少了21%,能源利用率提高了9.5%。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我們在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多軸精密重型機床、數控沖壓生產線等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ARJ21支線客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AG600水陸兩棲飛機實現總裝下線,長征五號大運載火箭、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自主研制的‘海斗’號無人潛水器,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
還有一個例子,中國建成了M40J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此前中國只能進口這種材料。
中國人自己并不急于宣布為落實戰略而投入的資金金額。外國人的估算則不盡相同。《世界金融》雜志稱,為達到目標中國政府劃撥了巨款。兩個不久前成立的中國基金——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分別募得200億和1390億元人民幣。《紐約時報》援引歐洲研究者的話稱,中國投資該計劃的總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
中國的計劃引發了外國人的擔憂。《紐約時報》援引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稱:“2015年通過的這項戰略要求中國實現技術完全獨立,從芯片到自動駕駛汽車。這項戰略有助于中國將外國競爭者擠出本國甚至市場,并為獲得中國當局各種優惠的本國化集團創造有利條件。外國公司則將陷入不對等的競爭條件中并被打敗,因為沒有其他國家愿意投入如此多的資金來扶持本國高技術企業。”
(原標題:俄媒:中國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創建示范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