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 機床上下游】傳統機械設備生產車間該是什么樣?
油污滿地?焊花四濺?工人們揮汗如雨?
五洋紡機的生產車間顛覆了大家對傳統機械企業的既有印象。偌大的車間里只有三五名工人,沒有機械轟鳴,有的只是高度智能化的裝備在低噪音狀態下悄然工作。
公司董事長王敏其指著一條流水線說:這里1臺6噸位智能裝備+一個經編機關鍵零部件連桿+一些軟件+一些刀具和工件,就替換掉了10臺機床+30名工人+30多個工序。“智能車間的大優勢,就是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檔次。”
五洋紡機這個智能車間從2014年開始打造,3年投入接近2億元,還只是完成了生產線、倉庫的智能化升級,而物流的智能化還沒有開始。王敏其說,僅這一個廠區,要徹底完成智能化改造,還需要再投1個多億。他計劃用10年時間,花10億元把3個廠區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
對于五洋紡機來說,10個億就是要把10年的全部利潤都放進去。拼上10年家底,也要搞智能化改造,王敏其這份向死而生的創新決心來自于形勢所逼。
五洋紡機成立于1986年,主營業務是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生產設備,是一個傳統的機械企業。經過30多年市場洗禮,王敏其覺得企業再不升級,就只有死路一條。“我到美國、歐洲考察學習了一圈,后得出一條結論:傳統制造企業要想贏得未來,必須從制造向智造邁進。”
近年來,通過大投入,五洋紡機已經逐步蛻去了傳統制造業外衣,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新企業。它不僅在行業內個實施了智能車間改造,使其能夠制造出先進水平的紡織機械,產品利潤率大幅提升,而且每年都有2到3項達到或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投放市場,成為雙針床經編機的。
據了解,常州提出打造全國智造名城,五洋紡機只是眾多“智造”故事的一個。
(原標題:鎮江日報看常州:拼上10年家底也要智能化改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