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 本網原創】就在一周前,投資信用評估機構穆迪宣布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而讓人大感意外的是,人民幣并未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大跌,反而從5月24日至31日的6個交易日內,大漲逾千點。

今年5月以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逾800多點,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逾千點。5月31日,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走強,連破多道阻力關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突破6.82關口,刷新逾半年新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76關口,亦刷新逾半年來的新高。
對于制造業來說,人民幣升值,這確實是一件讓人高興不起來的事情。
貨幣升值,必然會帶來用人成本的增加,而我國制造業中占絕大部分的主力又一直都是以代工外向型的貿易為主,這不禁讓人有點擔心,這以后的日子,會不會越來越艱難了?
拿機床行業來說,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金融業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穩增長”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以及市場新動能和投資新熱點的拉動等綜合因素作用,引發了行業從去年開始的這一輪市場需求回暖,并預計今年機床工具市場和產業運行將呈現趨穩向好的態勢。
但是,暖氣都還沒感受到,一個晴天霹靂,人民幣暴漲了!
很多人安慰自己,莫慌,這只是一個短暫性的調整,人民幣會穩定下來的,可誰的心里也沒個底兒。
從行業大環境來看,雖然輿論上目前依然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沈陽機床的“i5智能制造谷”遍地開花,大連光洋突破技術壟斷,其擁有核心技術的數控機床被批準應用于航空航天......一個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當然也昭示著我國機床行業在不斷取得成績和進步,也證明了我國的制造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加速。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整個行業里解決了八成以上的人口就業,且為行業制造了絕大部分的財富的千千萬萬民營機床企業,他們的生存,依然很艱難。
過重的稅負,加上研發能力的嚴重不足,絕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目前且在將來不短的時間內,依然會處于核心技術缺失而繼續做零部件代工等低端生產的位置。而人民幣升值如果持續下去,將使本來就已經出現勞動力成本升高而外貿訂單流失嚴重的地區更加雪上加霜。
按常理說,貨幣升值,會對本來已經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們應該享受更多價廉物美的貨物,生活水平也會得到提高。但是,貨幣的價值取決于它的購買力平價,由于多年來人民幣的發行嚴重過剩,導致人民幣的購買力實際上在下降,也就是說,人民幣在國內實際上是在貶值。
在國內進行生產的企業,工人的工資、廠房的租金、稅費、國內購置的原材料等等都是使用人民幣支付,所以人民幣的實際貶值導致了生產成本的上升。
而做國外訂單,大都是用外幣(尤其是美元)進行結算。其它一切不變,只有貨幣的匯率發生了變化。
以生產一件軸承為例,假定它在國內的成本是6.5元人民幣,按照過去的匯率是1美元兌8.2人民幣。廠家在國外賣1美元,它就可以得到8.2元人民幣,扣除6.5元人民幣的成本,它還有1.7元人民幣的利潤。但現在的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美元兌6.3人民幣,如果還是賣1美元,那現在只能得到6.3人民幣,這樣該廠家是6.5元的成本,6.3元的售價,這個廠家還虧損0.2元。它相對外幣來說成本比過去高了不少。
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很嚴重的通貨膨脹并沒有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而得到緩解,反而由于環境上外幣的貶值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進一步提高。而目前國內市場的產能過剩,出口轉內需的路子勢必行不通。
所以,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廣大的中小制造企業來說將無異于是一場災難。
不過,也有中國證券報引述來自一線交易員的新消息顯示,有跡象顯示,本次人民幣升值,主要來自于國有大行等多家中資金融機構一致共識下的攜手做多,目的是對穆迪負面評級的反擊。
但愿這是真的。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